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清明上河图密码5
  4. 第72节

第72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了因禅师不惮路途遥远,去陕西寻见了那圃监。圃监说:自己当年的确有些嫉妒那匠得太后恩,因此时时有意为难,但绝无胆量去割太后牡丹。他那日气恼,是由于另一桩事。那时太后垂帘听政,重用旧党司光,贬了新法派宰相蔡确。蔡确自安州,游览车盖亭,写十首绝句。旧党之人造其诗怀怨怒、诋毁太后。蔡确因此又被贬往岭南,不久便患病亡。那圃监是安州人,车盖亭是安州最负盛名之景,因魏文帝“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诗句得名,相传李白常在此棋。他将蔡确那十首诗抄在一页纸上,夹在一本佛经里,无人时偷偷咏一回,以解思乡之苦。那天,他到寻不见那张诗纸,却发现那本佛经上留了个泥手印。他顿时想到那匠常日用手扒泥,难得洗手。正在那时,匠奔来责问牡丹被割之事,两怒集,他才失手打死了匠。事后,他才想起来,那匠一字都不识。

陆青没有开言,只示意王来,王迅即抬走了来,陆青发觉他在避逃什么。陆青仍没有开,随手关起门。王快步走了堂屋,脚步也比往日促急。陆青去厨房生起炉火,煎了一壶茶,端到堂

先后都去净手。第二天府来追查时,邓六和杨戬皆不见人,后来杨戬现于屋角。

次年,杨戬一回归家。他父亲家不及当年,三代人仍同居共爨,屋宅有些窄挤。杨戬钱置买了一座大庄宅,让父亲兄弟搬去。几个月后,那宅院不慎着了火灾,一家数尽都命丧火中。杨戬姊姊于数年前也已病故。至此,杨戬在这世间再无亲人。

了因禅师记了一句疑问:莫非又是杨戬所为?

此后之事,陆青大致都听闻过,便回又读了一遍那封书信。了因禅师托他寻机劝解杨戬,令其改过向善,以消解多年因果。陆青不由得摇笑叹,仅看杨戬成年之前那几桩行径,其用心之毒、机谋之、手段之,已是人间罕见。近二十年来,又一路升,位极人臣,历练自然越发厚熟,哪里是一番言语便能劝解得了的?了因禅师在世时,自然苦心劝解过多次,这如同舀来几瓢,妄图浇熔一块铁。

去年初冬,天气乍寒,细雪飘飞,正是睡觉好时节。陆青正在拥被酣睡,却被一阵敲门声吵醒。一听那敲门声,他便知是故友王。王是三槐王家的孙,幼年随族迁居襄邑县皇阁村。但王受不得拘束,喜好四。陆青与他偶然相识,通脱洒落,便结为好友。他们已经两三年未见。

杨戬去了苑,因送粪到后苑圃,遇见一位老匠。老匠见他懂得用粪施,便请求圃监将杨戬转拨到圃,了他的徒弟。

陆青便将此事丢到一边,更怕再有此等闲事来扰。多一事,便多一桩因果,便会牵连许多烦恼。若解因果,莫如少生事。于是,他索躲到西郊,向一家农这座小院,关起门来睡觉、观树。

几年后,圃又发生一桩祸事。那老匠年年为太后寿诞培植一株绿牡丹,那年到了太后寿日,圃监清早先查看过那绿牡丹,等太后侍来搬取时,却发觉那株牡丹竟被人割断。匠一时慌怒,去责问圃监,两人争执起来。圃监愤恼至极,将匠一把推倒,撞死在了石阶上。圃监因此被判徒刑,发至陕西。幸而杨戬学了一株绿牡丹,因此被升为圃监。

不久,哲宗皇帝病崩。哲宗次弟为端王赵佶,此前时常寻机亲附神宗皇后向太后,却因不便,便说动杨戬为其应,借献之机,屡言。哲宗驾崩,向太后不顾大臣异议,立端王为帝,是为当今官家。杨戬也由此登上青云,时年二十八岁。

自锁院闭以来,先还不时有人敲门,陆青从不应声,半年多后便渐渐少了。陆青躺在那里,原本也不愿理睬,但听那敲门声比往昔低促一些,似乎藏了些小心。王素日极浪挥洒,恐怕是遇了事。陆青只得起穿衣,去开了门。见王站在暮中,形消瘦,面容暗悴,衣帽须眉上全是雪。一看那神,陆青便知自己没有听错。王目光原本极,时时透着些玩世不羁之嬉笑,只在底潜藏了一层壮志难酬之愤郁。然而那天,陆青一,便发觉王中那与喜尽都不见,愤郁翻腾上来,更混叠八九层暗影。王面上虽是重见故友之,其则依次藏着警觉、怕、慌、愧、疚、伤、悲、愤、恨……

了因在其后写:两人相争,杨戬得利……

杨戬自任了圃监后,着意留意中各位后妃喜好,时常送去各人最,因而得哲宗孟皇后喜。绍圣三年,孟皇后幼女夭折,其养母近侍为解其悲痛,请了尼姑作法祈福。当时有位刘婕妤得哲宗皇帝,便借此称孟皇后行巫蛊邪术。中兴起大狱,皇后侍尽都被掠谤供,杨戬也牵连其间。随后,孟皇后被废,贬囚瑶华,刘婕妤则册立为皇后。

了因寻访当年皇后侍,其中一个说,杨戬起先并未牵连来,是受刘婕妤指使,诬告孟皇后。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