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外公外婆把我养大的。”
“珂赛特,你的爸爸妈妈呢?”
“我不知爸爸是谁。那时候,妈妈在这边上班,就是这家店,他们都记得我妈。”小女孩指了指隔
的足浴店,“后来啊,她去了一个叫东莞的地方,再也没回来看过我。”
珂赛特有双特别的睛,与这年龄和小脸
极不相称的,像在墙
上画
来的大大的
睛,
夜里幽幽的乌黑目光,足以吓走所有孤魂野鬼。我懂了。
小女孩的老家在山里
。从县城坐中
车上盘山公路要一个钟
,
车后再走二十里,之后爬过两
悬崖一座吊桥,直到白云缭绕的山巅,才到家。那里有座乡村小学,只有一个民办教师。她很喜
读书,尤其喜
语文课,二年级就可以给外公念《人民日报》了,虽说都是迟到一年的旧闻。三年级
学期,老师还没被抓起来,总喜
摸她的小辫
。在破
漏风的校舍里,教室最后一排,朽烂的木
课桌十多年没人坐过,断裂的桌脚
垫着几本破书。她好奇地把书搬
来,
去封面上的木屑和尘土,
灰
窗格般的封面——《悲惨世界》。这些书是很多年前,有人捐献给希望工程的。她偷偷把这五本书带回家,小心翼翼地打开,所有纸张都布满污渍,每个字里都挤
灰尘,一
牲
粪便与小孩
的气味扑面而来。
在一八一五年,迪涅的主教是查理·弗朗索瓦·卞福汝·米里哀先生。他是个七十五岁左右的老人,从一八○六年起,他已就任迪涅区主教的职位……
平生第一次读小说,教科书以外的第一本书。在炊烟与白云织的山巅,苞谷堆积的瓦房屋檐
,她不知
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人和事、这样的芳汀、这样的珂赛特、这样的
吕斯、这样的冉阿让。
虽然,她认得一两千个汉字,但不知法国在什么地方,只晓得非常遥远,也不明白什么是天主教,只记得县城里有座
耸的教堂。除了在电视上,她从未见过外国人,更不懂拿破仑是谁,路易十八又是什么货
。整个暑期,她捧着五本书,大声朗读每一页,仔细揣
其中意思——几乎每个字都能理解,但要是连成整页纸,真不知
在说些什么。
冬天,大雪降落群山,第二遍读《悲惨世界》。独自坐在教室,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山雀啊山雀,你们吗不
候鸟飞去南方?她一边看着珂赛特与芳汀,一边用弹弓打鸟,等到冉阿让寿终正寝的那天,雪地里堆满羽
和腐烂的小鸟。她给自己取名为珂赛特。
第三遍读《悲惨世界》,珂赛特四年级了,越越像芳汀的女儿。她用
天读完第一
“芳汀”和第二
“珂赛特”,又用整个夏天
痴第三
“
吕斯”,直到山上枫叶红透,她才读完第四
“卜吕梅街的儿女
和圣丹尼街的英雄血”,到再度飘雪的冬夜,她
灯读完了第五
“冉阿让”。
二○○八年的节,妈妈没有回来看女儿,说是大雪封山,阻断了回家的铁路。珂赛特四五年没见过妈妈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恰逢其时地给了一个温
的借
罢了。
过完年,外公在去县城卖山货的路上被托车撞死,外婆中风在床上,珂赛特照顾了她一个月,可外婆还是没熬过清明就脚一蹬去了,再也没人能照顾他们的外孙女了。舅舅和舅妈从上海回来奔丧,在两位老人的葬礼上,请来女民间艺术家
脱衣舞,总算收回了办丧事的白包。那时,舅舅给珂赛特在东莞的妈妈打了十几个电话都是关机。
于是,珂赛特跟随着舅舅和舅妈,回到自己生的城市,妈妈工作过的地方隔
,弥漫着德纳第客栈气味的麻辣
店。
这年天,在上海,普陀区,澳门路,麻辣
店,她决定重读《悲惨世界》,第四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