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对于一直与大周关系微妙的西蜀来说,却是个利好。
“皇上,此时应该暂时放开一些易货和盐务统的规定,鼓励耕民、盐民和商家至大周边境
行
易。这样的话,民可以短时间
赚取大量财富,国亦可从中获取不菲利益充实国库。不过这件事
有一定的波段
,因为当大周的
价提升到一定
度,南唐、吴越、南汉等国的商家便可以弥补税金的损失再次获得利
。到那时候,他们会继续南货北运,这样很快又会将
价压降
来。当
价降到一定位置,商家再次无利可图,南货停运,
价重又飙升。所以目前的
作需要的是
手快速,而此一
过后则需要看准、抓准时机。”毋昭裔的分析非常到位,而且思虑得很
远。
枢密院事王昭远非常赞同毋昭裔所说,认为这是提升蜀国国力的一个大好机会,也是与后周好的一
手段:“周国此时正在北征辽国,之前还遣特使到蜀国来示好。所以蜀国用存粮、
盐与他们买卖或易货,并非要趁机占他们什么便宜,而是对周国的一
支持。”
但是在易方式上王昭远却提
了自己的建议。“何不民商改作官商。蜀国富产之地在东西川腹地,要将粮盐运至周蜀边境路途艰险遥远。且凶山恶
之中多盗匪,民商开此商路风险极大,前景叵测。而刚才毋大人也说了,大好商机稍纵即逝,必须
手快速。因此我想是否可以由国家统一收购百姓手中的存粮、
盐,然后由军队运输到凤洲沿境与周国民众
易。军队
壮车固,兵卒又常走这
险途,应该不会
现什么意外。另外,由军队运输的辎重,沿途那些盗匪绝不敢有非分之想。”
王昭远的想法不无理,但毋昭裔却并不同意:“官商的话,首先需要拿
大量金银收购百姓手中的盐粮。这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就算把国库搬空也不一定够用。”
“为何一定要拿现银收购?我们可以用抵粮券、抵盐券替代。在这些券上签好粮银数量,加盖税印为证。待
易之后
数返还银两,可以加上一定利率。这样百姓既不用自己冒险,而且还可以多得利率,何乐而不为?对于盈实国库,则更是无本万利的好事。”王昭远的想法真的非常独到。“而且在周蜀边界
易时最好不要现金买卖而是采取易货方式,用粮盐换取大量
匹
羊。这样不但军需
匹可以得到保证,而且有了北方那些大型牲畜,蜀国境
的耕
也可轻松,可以扩大开发更多荒地。然后再将一些未成年的牲畜和品
优良的牲畜
行畜牧、繁
,以后蜀国军用和运输用的
以及
用的
品都不用再外购,这可就是利上
利的好事。无脸神仙刚
仙语不也提到‘旧谷换活
’吗?”
“如果易货的话,那么到时候如何向百姓兑现银两和利率?”孟昶听得很仔细,他觉得这一要是没有保障,那其他的一切都难以行得通。
“这是第二步,在匹、
羊赶回后,可以让百姓先拿手中的抵粮券、抵盐券来更换抵
券、抵
券、抵羊券。
据他们自己对牲
畜牧、繁
前景的看法,确定需要更换哪一
或哪几
。然后这些
匹
羊可分放各地牧场放养、繁
。在扣除官家成本利
以及劳务手续费用之后,
期
据百姓手中券额分给获利。当然,百姓也可以提前申请在某一期全数兑现,但这样的话,兑现金额必须大打折扣。如若到期时
匹、
羊未能售
变现,也可直接兑取
匹
羊。另外,这抵券也可以在市场
易,可以
据养
状况和预计获利自行商量
易价格,但必须通过
税
更改券
名。而
可以
据成
价格收取一定额度的手续费用。如此这般,就能将国库大额度的收益
久持续
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