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古董局中局4:大结局(出书版)
  4. 第39节

第39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教授在海图上画了一个圈:“以这个沉落为中心,沉船应该就在这一个范围。接来的搜索重,将以这个圆圈为主——当然,改动航线的幅度不要太大,别让他们看破绽。”

有了护浪板的发现,一度沉寂去的信心,终于又有所回升。接来的几天里,打捞08号不动声地偏离既定路线,围着沉落转悠。日本人毫无觉察,依然远远地自己的节奏搜寻着。可惜我们的好运气暂时被用光了,连续三天一无所获,动用了几次抓斗,但只抓来一大堆草和贝壳。

一听到这个消息,船上士气大振,纷纷聚拢过来。林教授立刻命令打捞08号倒车,返回到刚才的位置,再探了一次。要知,海底沟壑纵横,地形不比陆地简单多少,一次平扫未必能摸清所有细节。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不确知这条护浪板是否属于福公号,但至少证明这附近应该有一条沉船。很可能在船只倾覆时它从船舷脱落来,漂开了一段距离。

我百无聊赖,问他能不能教我潜。钟山答应得很痛快,给我讲解了一些潜的基本常识。在停船例行检修时,他还会带我验一小会儿。这里的浅层海极为清澈,炽光透来,周遭纤毫毕现,我在中自由地挥动四肢,浮上潜,整个人如同在天空飞翔。我很快就喜上了这个运动。

这也算是乏味海上唯一的一乐趣了吧……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异常兴。我担忧地看了一的日本船,问林教授,日本人肯定会看到我们的动作,如果他们也凑过来,该怎么办?

这也并不是什么罕见之事,毕竟这是木制护浪,在沉

钟山随时于可工作状态,他穿好装备后,“扑通”一声,消失在中。我们在船上焦虑地等着,约莫过了30分钟,钟山返回面,报告说在海底看到了一段狭的黑,目测是船只的木质船舷碎片,约三到四米,他一个人没法搬上来。好消息是周围很平坦,没有复杂地形,容易实施抓捞。

打捞08号启动了抓斗,钢缆发大的声,方方脑的抓斗像一怪兽钻,在钟山的指挥缓缓落到指定位置。它张开钢质大,用力泥土中,把海底搅得黄烟四起,在经历了十几次淘挖后,终于把一条黑件拖上了甲板。

至于药不是,他每天不值班的时候,都抱着一本航海记录研究,还自己写写画画,不知什么。不过我没问,问了也白问,时机不到他本不会说。方震在不值班声呐的大分时间,都待在船室,不知吗。

“那我们怎么办?”

我没什么人能说话,于是跟那位叫钟山的潜员慢慢熟络起来。他是海军退役的,当过蛙人,作风和在队一样严谨,每天都会把潜设备检修一遍。我主动过去攀谈,他虽然沉默寡言,但对本专业却表现得很忱,一谈到潜就滔滔不绝。一来二去,我们就熟了。

另外我也从钟山那里得知一个秘密:方震这个看似无所不能的人,居然不会游泳,是个彻彻尾的旱鸭,难怪他不来甲板上溜达。

那一天的午一光正盛,我们都被晒得昏昏睡。方震在屏幕上监控到一个凸起。这个凸起只有五十厘米说不算显著特征,但方震往回查了一,发现之前也现过完全一样的凸起,一共四次,间隔时间都一样。他赶叫来林教授,林教授研判说这些凸起的间隔如此有规律,很有可能是一个人造的

到了第二十五天,平淡至极的搜寻工作现了一丝转机。

海上寻宝,真是一件枯燥而烧脑的事,必须得不停地互相琢磨,猜对方的心思。

净之后,我们凑成一圈,发现这是一发黑的条木板,上面爬满了藤壶和贝壳,怪异嶙峋,早看不。方震发现的连续四个凸起的信号,其实是板上竖向钉着的几排凸条。它残缺不全,但勉还保留着一个曲面廓,林教授认为这很可能是船舷外凸的一分,叫作护浪。这护浪是可拆卸的,风浪大时,会用它来临时增船舷,防止甲板,风平浪静后再拆除。

产量不,也不能直接饮用,但没问题,聊胜于无。

第二次监测结果,和第一次完全一样。林教授沉片刻,让钟山准备潜,作一步探摸。

沈云琛沈老太太表现得特别淡定,穿着永远一丝不苟。她自己的话说,心静自然凉,你们年轻人受不了,是因为心事太杂。尽她这么说,我还是偷偷跟船和林教授打了招呼,一旦老人家现什么不好的征兆,立刻返航。

林教授笑:“这些天来,我们停船的次数有几十次,动用抓斗和潜员也有十几次。实者虚之,虚者实之,他们暂时还分不清我们这次是虚晃一枪还是真有发现,不会轻易过来的。”

跟帐篷似的,旁边开了一个小,用一个凹槽引到杯里。锅里放满海,放在甲板上暴晒。海蒸发,遇到塑料会冷凝成淡,顺着留到面凹槽收集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