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4. 第11节

第11节(7/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荣德生切实地把好从选麦开始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扩大生产,重用善于营销的王禹卿,从而使他们生产的面粉销路大畅,还创了“兵船”名牌。

在茂新面粉厂日益发展的同时,荣氏兄弟据“发展实业,应从吃着两门手”的指导思想,于1905年8月又集资创建了振新纱厂。开工初期,因经营理不善,亏蚀大。后来荣宗敬亲任董事,荣德生亲担经理,兄弟二人齐心协力,振新纱厂才一改经营落后的局面,扭亏为盈。到1910年时,振新纱厂生产的棉纱在市场上已能与日纱“蓝鱼牌”相匹敌。

此时的荣德生兄弟算是成功地从金转向实业,再从面粉业发展到纺织业,在实业界站稳了脚跟,在创业的路上迈了很好的第一步。随后,他们又抓住辛亥革命及一战中民族工业发展环境相对宽松的有利条件,采用设立新厂、租办和收买旧厂等办法,接连扩大生展规模。

面粉业方面,他们在无锡新建了茂新二、三厂,在济南开设茂新四厂,在上海创办福新一、二、三、四、六、七、八厂,在武汉开设福新五厂。这12家面粉厂生厂的面粉约占全国面粉生产能力的23.4%。

纺织业方面,添机至3万锭。他们提议在上海、南京、郑州增设三家新厂,却遭到一东的烈反对。因为振新东只想分红,不愿将赢利用来扩大再生产。荣氏兄弟只得毅然退振新,去上海新办申新纱厂。他们买恒昌源旧纱厂改名为申新二纱厂,在无锡筹建申新三纱厂,在武汉创建申新四纱厂。至1922年,这四家申新纺织厂成为当时我国棉纺织行业的

从1914年至1922年,荣家产业发展迅速,这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

1932至1933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列纷纷向中国倾销剩余产品,其中棉布占到的将近一半;“九?一八”事变后,日商又相继纵我东北、华北市场,荣氏集团的棉纱纺织业遭到大的损失。“一?二八”事件之后,申新各厂曾一度停工。

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中国的民族危机织在一起,我国的民族工业遭受到很大的打击。加上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倍增,人民购买力骤降,国市场不断萎缩,荣氏企业连年亏损,债台筑,产生了创业以来最严重的经营危机。到1934年6月底,申新的全资产是6800万元,负债6300万元,光利息支就超过500万元,后来连利息也付不起,银行不再放款,申新一至九厂都全抵押去了。

面对危机,荣氏兄弟一面呼吁政府给予支持,一面求助外国银行继续发放贷款,结果不但都未如愿,反而引祸上门。国民政府实业和陈公博、宋文等人企图趁火打劫,扬言要把申新收归国有,一举吞并申新;英商汇丰银行和不法日商相勾结,公开以低价拍卖申新七厂。在这局面,荣氏兄弟拼死抵抗,上海和全国各地实业界同行和社会公正舆论也声援荣氏,申新广大职工更是奋起反抗,全力支持,这样才使国民党政府和帝国主义的谋没有得逞,申新勉维持了来。但是,到1935年4月,申新各厂的负债总额超过了全资产的总额,现资不抵债的局面,荣氏兄弟日日忧愁,千方百计要让荣氏企业恢复元气。

幸运的转机在1936年现了,申新各厂年终赢利达308万元,这使得荣家两兄弟神大振。但是没有料到,刚准备还清债务图谋大发展之时,抗日战争爆发了。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大力抗击日军,但日军有备而来,狂轰滥炸,野心,荣氏企业所在的济南、上海、无锡、武汉等城市很快便相继沦陷。厂房设备绝大分都遭到日寇破坏、抢劫和占,损失惨重。其中上海申新八厂和无锡茂新一厂全被毁;申新三厂库存的棉、棉纱、棉布、煤,连同分厂房和机设备,有的被日军抢走,有的被浇上柴油,放上硫磺、炸药,纵火焚烧或炸毁;茂新二厂库存的小麦、面粉、麸,也被洗劫一空,直接经济损失战前币值计算为5281万元。

【1】【2】【3】【4】【5】【6】【7】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