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4. 第13节

第13节(3/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曹云祥为首数十人相送。

之后,清华研究院开学,梁启超手持鲜,率领研究院老学生,到王氏墓前拜奠,并发表著名的《墓前演说》,声泪俱

梁任公盛赞王国维的气节和学术,认为他有伯夷叔齐的志气,代表了中国学者“不降其志,不辱其”的神,不可以用欧洲人反对自杀的光去苛评解。学术上,王国维以“通方知类为宗”,不贪多,不昧全,看全很清楚,很猛勇;《观堂集林》,几乎篇篇有新发明,方法上最科学而合理;辨证最准确,态度最温和,完全是大学者气象。

至于自杀的原因,梁任公认为,那是因为三矛盾格合并在一起所造成的。第一,因为王国维有冷静的脑,所以能看得清楚;第二,有和平的脾气,所以不能取激烈的反抗;第三,有厚的,所以常常发生莫名的悲愤。

积日既久,只有自杀一途。

王国维之死,在国外引起大反响。海外学者,无论认识他或不认识他,都沉痛悼念,认为是中国学术界一大损失。许多报刊发表追悼专号或追悼诗文,有的学术团设祭致悼,或捐赠恤金。法国黎大学教授伯希和走告黎东方学专家,发起向王氏家属捐赠薪俸的活动。德国汉堡大学中国文学教授颜复礼博士代表德国政府,聘王国维“东方学术研究会”名誉会员,聘书还在途中,忽接讣告,又改拍唁电。

两年后,国立清华大学研究院师生,于王国维逝世二周年忌日,在清华园树了一块纪念碑,由陈寅恪撰写碑文。

关于他的死,后人已有不少评议了。生死事大,死亡问题是人人必定要关注的。殉清说,悲观厌世说,畏惧革命说,恐辱人格说,自亡其学术说,乃至罗振玉债说,等等,不断地在探讨,唯独债说最少倡和者,其主要原因,在于新材料的发现。所谓新材料,也就是王国维与罗振玉的通信。

死者已逝,生者的臆测无法就证,可谓瞎摸象,各得一偏。有是,可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王国维在民国,心存清室,这是一个实际的矛盾,也是他神痛苦的主要源。

【1】【2】【3】【4】【5】【6】【7】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