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
  4. 第22节

第22节(5/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得了难得的胜利。这一时期朝廷清明,各地藩镇也不敢妄动。而且,他有效地抑制了宦官政的传统。总的看上去,也确实如此。

但有一被遮蔽了。

正史记载,宣宗因服用家丹药而去世。但实际上,这位登基后就以彻底追查害死父皇宪宗的宦官集团为己任的大唐天,同样死于宦官之手。而且,宦官在害死宣宗后,向朝臣称皇帝“用金丹”而崩。元和十五年,杀死宪宗的宦官,也用了同样的径。宣宗这一悲剧的结果,从某程度上说大过了文宗时代的“甘之变”。

这一切又从何说起呢?

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唐武宗死,其叔李忱继位,是为唐宣宗,改年号为“大中”。

关于宣宗的时代,在张艺谋的电影《十面埋伏》的开有所提及:“唐大中十三年,皇帝昏庸,朝廷腐败,民间涌现不少反官府的组织,其中以飞刀门的势力最大……”这样的描述自然可以一笑而过。因为宣宗是唐朝历史上最后一位有所作为的贤明君主。虽有固执之,但整上非常不错了,皇帝本人不但勤政,且甚为节俭,恤民,最微服私访,往往日暮时才回皇。对此,晚唐五代尉迟偓所著《中朝故事》多有记载。

当时,大臣劝谏:“陛啊,您不适宜频频外!”

宣宗回答:“吾要采访民间风俗事。”

唐宣宗有此作为,与其曲折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他是宪宗皇帝的儿,是穆宗皇帝的弟弟,也是敬宗、文宗和武宗三位皇帝的叔叔。也就是说,宣宗继位前,他的哥哥和三个侄都是大唐皇帝。

宣宗的一生可以说是唐朝诸帝中最奇特的。穆宗为帝时,封李忱为光王。小时候,他看上去痴痴的,智力有些问题。及至大,显示贤良品。穆宗病危时,曾传帝位给李忱,但在当时变幻莫测的形势,终究未能如愿。大约从这一刻起,他就开始如履薄冰,相继被后来继位的几个侄猜忌。因此,李忱只能韬光养晦,在众人面前保持沉默,一副呆傻的样

史上记载:“帝外晦而朗,严重寡言……”李忱在亲王时,往往一天都不说一句话。敬宗、文宗、武宗生活中的乐趣之一,就是去光王府找乐,想尽办法逗李忱说话。《旧唐书》记载:“文宗、武宗幸十六宅宴集,诱其言,以为戏剧,谓之‘光叔’。武宗气豪,尤不为礼。”

【1】【2】【3】【4】【5】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