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案藏玄机之致命记忆
  4. 第39节

第39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能把你们北京老友的况告诉我们吗?名字、住址。”

在郎自清家,警察们见到了他的夫人。这个郎自清在解放战争时,率领县里的大小官吏和警察、警备队起义,后来在这个县里当副县。“文革”初期,病逝。他的夫人虽然已经七十余岁了,但还在县参事室工作。不过,她只能拄着拐杖在家里回忆一些对任何人和事都没影响的往事,只比现在电视、报纸上的那些成功人士回忆的往昔岁月要好一

“是吗?我不知。自清也不知,我敢肯定。”老人看着胡亮,镜的镜片反着光,胡亮看不清她的睛。

“什么寨,我就不知了。反正满足了他的要求。”

“噢。”古洛不禁心中一喜,“那个主任还在吗?”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信过。只能说是信过,但后来又世了。我是随他怎么都行,其实,佛是最伟大的。”老人抬看看古洛,镜片后面的光闪着认真严肃的光。

“他老人家也信佛?”古洛指了指条幅说。

县法院的档案很全,好像“文化大革命”没来过这里一样。古洛看到那个比武时误伤人命者被判了二十年徒刑,虽然那时有期徒刑的最期限没有规定。古洛看到这个人叫温玉龙,本省山县人氏。“嗯,他和那个乌伏虎没有血缘关系?”古洛满腹狐疑。

“没有。只是在信上说,有人托他,他就托我们照顾一,其实我们也没照顾,只是把他介绍到他要去的地方。”

之后,两个人生活得很好,孩虽然野,但他还是让他上学,还准备着让他考大学。但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了这一切,他由于家关系和宣传封资修,被文联斗争,顺便说一句,他也是个搞文艺的,一个戏剧编剧。后来,他又被关棚。在这困难时刻,是最能考验人的,这些人是朋友、熟人、同事还有家人等等,就是一个人在社会这个网络里所有的结。老婆是个好样的,始终忠实于他,儿学坏了,经常打架,由于他奇的壮,又跟一些武术馆的师父们学了些武功,就成了街一霸,后来愈演愈烈,直到被送监狱。

乌正人老了,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不是害怕那个不孝的儿,也不是畏惧那个敌,只有老婆才怕那个人呢。他怕的是梦,因为每次在梦中他都能看到老婆,那个年轻时白净、丽的女人,为了她,他离了婚,并通过父亲的世,一个画画写字的民主人士,找到市,把女人办了中原市。

“好,今天就一起办了。”古洛斗志昂扬地说。

“那位北京的老友没说过此人是什么来?”

“噢,是他要去江扶寨的?”

“那位老朋友没说是谁托的他?”古洛问

“不,已经死了。不过,那个主任也是北京人,姓郎,叫郎自清。他的家人现在还在县里。”

“早走了。解放前夕,他去了台湾,在那里走了。据说,是在六十年代。唉,是个不错的人。”老人沉默了。老人的住宅是座清朝时的青砖大瓦房,院草,几棵大树,蝉在上面唱着,里面是宽敞的大客厅,透着清凉的空气,保姆送上来的茶是真正的龙井,清香四溢,让空气变得醉人。明朝时代风格简约的红木家,墙上挂着的一幅山图,是石涛的真迹。还有一幅郎自清用草书写的条幅:“门何如空门静,民心好比佛心明。”古老的时代在这里站住了脚,生活戛然静止在超尘脱俗的神中。和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样,这里充满了岁月的忧郁、惆怅和虚无。

“这个金风,我记得。他来过我家,是北京的一位老友介绍的。不过,那位老朋友也不认识他,人托人。”老人的记忆力很好。

“你们不知他死了?”古洛和胡亮一样,很不甘心。

“没有。”老人看了看胡亮,接着说,“绝对没有。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还劝自清,不要和这些来路不明的人往。不过,也好,这个人后来再没有来找过我们。”她慈眉善目,一白发,发的光亮,手里拿着一串念珠,不停地用手指着,人们说这是在数念珠。

亲戚,不过死了。可听他的家里人说,这个老人是北京来的,而且来路不小,是县政府的一个主任介绍来的。”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