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蓝裙子杀人事件(出书版)
  4. 第16节

第16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讨论的结果是:只能支持麦涛的结论,即女儿将旧钥匙给了男人,与他合谋把自己放去。然而在潜过程中,凶手了错,惊动了老太太,失手杀死她,而与女孩反目,又杀死了女孩。

作为年轻人,麦涛理应得意洋洋。可是刘队之前劈盖脸的批评恰似一盆冷,虽然浇得他直打冷战,却也让他清醒了过来。

麦涛也曾怀疑此人伪装成家教师,但细想之,也不合理。

“啊?不知。”艾西听麦涛讲述三年前的悬案,听得正过瘾,冷不丁被这么一问,顺,“你说吧。”

一些人认为,仍不能排除主外甥的嫌疑。不过这观很快被否定了。女儿偷着买的手机,由于不在现场、不知号码,所以无从查证。但外甥的通话记录很快被调了来,几乎每一通电话都找到了,不可能有女孩的来电。没有其他任何证据表明主外甥与凶杀案有关,所以他很快被释放了。

“推演就是由a推导b,然后再推导c的过程,这逻辑过程相对于总结法来说更为严谨。不过犯罪心理这门学科有所不同,犯罪心理很难产生合理的推演。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罪犯的脑有时候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这已经被现代医学所证明。比如这里……”麦涛指指自己的脑袋,“杏仁,附在海末端,边缘系统的一分。医学已经证明,杏仁与调控绪有密切联系。正常杏仁比男要大,所以女人能控制暴力绪,而男控制较差,一些罪犯则更差,这也被认为是暴力犯罪的源。当然了,这些东西你都懂。”

于是,年轻的麦涛第一次认识到了犯罪心理师的局限,这个职业真他妈太可悲了!

遗憾的是,那上面几乎没有完整的指纹。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充电被压在枕面,蹭来蹭去的,没留什么。

那么,凶手也只能落在那个与女孩往的神秘男人上了。然而一联系到这个男人,问题就复杂化了。他是谁?这个问题无从回答。他多大年纪?从事什么职业?也许本没有职业,甚至还在上学,这些问题谁都搞不清楚。

1

凶手足够狡猾,本没留关于自己的线索。就算你能知他如何作案,却本不能知他的份。

另一些人认为,会不会是那个家教师呢?这似乎也不可能。因为如果家教师与女孩合谋的话,那么任何时间都可以放走女孩,而不是半夜里潜房间去偷老太太的钥匙。这样太危险了,而且毫无必要。

抓获他难比登天。最叫人窝火的是,你连他是谁都想不来!

“嗯。”麦涛招招手,酒保又添上了一杯,两人已从喝咖啡变为喝酒,并且都有些醺醺然了,“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区别,这你是知的。”

“嗯,西方人讲究推演,而东方人讲究总结。”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自己的推论合理,甚至接近真相了,可是这推论本他妈的没用!

到委屈,当然不理解队的一片苦心——枪打鸟,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不是国,而是中国,犯罪心理师不是隶属fbi的。麦涛要在警察局里工作去,那么首要的,就是要和大家搞好关系,而不是

回到会议室里,人们产生了新的讨论:那个与女孩合作偷取钥匙的人,究竟会是谁?

这时候刘队的担心多少有些不必要了,多数人都觉得麦涛分析得不错,只是嘴上不便表示而已。

首先,真正的家教师是从早到晚待在院里的,直到他离开为止,所以其他人很难冒充他的份混来;其次,就算他有这个机会混来,也取得了老太太的信任,毕竟老年人好糊,但是这也和上一条推论一样,既然他白天就能得到钥匙,为什么还要晚上潜呢?

充电上被送去检验。麦涛取走的时候也还算小心,用塑料袋包着,因此也没有沾上他的指纹。

第六章 烟消云散

“艾西,你知我为什么说犯罪心理师这职业可悲吗?”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