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唐朝诡事录(出书版)
  4. 第4节

第4节(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兵变”:平叛的甘肃泾原士兵路过安,因不满待遇而哗变,德宗逃时,边大臣没几个,倒是一群宦官保护了他。返回安后,切经历让他作一个并非明智的决定:禁军主力神策军的两名司令官即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直接由宦官担任。

这是个可怕的开始。

换个说法就是,宦官担任了皇城警备军司令。这就不好办了。从此之后,直到唐末宰相崔胤引军阀朱温大杀宦官前,唐廷一直在阉人可怖的运作,他们牢牢地控制着皇帝的生死和皇位继承的决定权。

现在可以说到“甘之变”的主人公文宗皇帝了。

文宗的祖父宪宗、哥哥敬宗,这两任皇帝都直接死于宦官之手。尤其是开创了“元和中兴”局面的宪宗之死,叫文宗久久不能释怀。当时,外都传是宦官王守澄指使小宦官陈弘志毒杀了宪宗。由于这件事涉及文宗的父亲也就是穆宗(传言穆宗当初为登上皇位而参与了弑杀),所以最后不了了之,涉案的王守澄仍在中担任要职,直接手刃宪宗的陈弘志则在襄监军。杀了皇帝,却什么事都没有,这叫文宗怎么也想不通。不但文宗想不通,后人也想不通:这唐朝也太开放了,大明的幕布也太黑暗了。

文宗即位后想有作为,一来二去发展了两个心腹: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三个人合谋,开始一步步铲除宦官,尤其是涉嫌弑君的“元和逆党”,这期间提了另一名宦官仇士良为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分当时最大的宦官王守澄之权。仇此前一直为王守澄压制,其在任要职后立即向文宗密报: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宪宗一夜之间暴崩,确是王守澄指使宦官陈弘志所为。至此,这个传言就被证实了。

文宗隐怒骤起,随后依次使计,杖杀了陈弘志,毒杀了王守澄。但此时,仇士良又坐大。所以,郑注的计划,叫包括仇士良在的大小宦官全动,给王守澄送葬,在安郊外将其一网打尽。但李训担心此举成功后郑注将获首功,于是在联络了另一名宰相舒元舆,以及左金吾将军韩约、未上任的太原节度使王璠、未上任的邠宁节度使郭行余、代京兆尹罗立言、御史中丞李孝本后,决定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这一天提前在皇动手,诛灭众宦官。在这里,有一个大疑问:是杀所有的宦官,还是专权的宦官?假如文宗要决皇里所有的宦官,是最终废除宦官制度,还是说换一批新宦官?在当时来说,前者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但如果是后者,那么仍解决不了已形成传统的宦官政问题。

从官职上说,这个剪除宦官的政变阵容很大。

也就是说,四位宰相中的两人,以及安市代市、禁军级指挥官和分重臣都参加了。

来,看看十一月二十一日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训制定的计划,当日上朝后,左金吾将军韩约向文宗报告,说大明左金吾的石榴树上突现预示吉祥的甘,报告完毕后李训等人一起向皇帝祝贺,此时韩约悄悄返回已伏有兵士的左金吾院。文宗在表示诧异后,派李训前去查看甘降临是否属实,李训回来后对甘的真实质疑。接来,文宗再派宦官左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右神策军护军中尉鱼弘志带一班宦官去查看。当他们左金吾院后,立即关闭大门,由埋伏在那里的韩约率人将他们一并扑杀……

这个计划还是非常周密的。就班,每个环节都涉及了。皇帝、宰相、大臣都开始,令人张而窒息的“戏”开始了:前面行得很顺利,从文宗到李训再到韩约,三个人在宦官面前演得还不错。

【1】【2】【3】【4】【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