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唐朝诡事录(出书版)
  4. 第15节

第15节(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突然起将军的佩刀,奔向三尼姑。众人惊。难陀挥刀,三尼姑鲜血飞溅。将军瞠目结,呼人捉那难陀,后者笑:“莫惊慌,你们看——”说罢,将三尼姑举起来,竟是三支竹杖,其血为酒。

还有一次,难陀与人饮酒,兴趣所来,叫人砍他的脑袋,钉耳朵于上,颈间无血。此时,仍坐于席间不倒。酒上来,脖中,钉在上的脑袋,竟微微泛,面赤而歌。无的难陀,则在一旁打着拍。吃喝完毕,无走至前,取脑袋安在自己的脖上,没有一疤痕。

《西游记》中车迟国斗法,比的不正是此术么?

难陀曾在成都被一人供养,数日后离去,主人不想叫他走,就锁上了院门。难陀微笑,来到院墙前,走着走着,竟走墙里,很快上就只有难陀袈裟的一角了。主人上前去拽,衣角顷刻间消失。转天,墙现一幅难陀的人像,后来彩渐渐淡去,七日后空留墨迹。第八日,痕迹也没了,而此时难陀已至远离成都的彭州地界。

以杖变人、砍复原、隐迹穿墙,如此幻术,难陀皆

在唐时,跟幻术相近的,除了术外,还有妖术:“韩佽在桂州,有妖贼封盈,能为数里雾。先是常行野外,见黄蛱蝶数十,因逐之,至一大树忽灭。掘之,得石函,素书大如臂,遂成左……”

如果非要定义的话,幻术的本质是以意念为手段,使人在神上产生迷幻,从而看到前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有些幻术也并非完全没有科学依据,比如荆州有医师名张七政,善“戏术”,曾取草一掬,再三之,悉成灯蛾一般飞去。在这里,用了起电的原理,令带电互相排斥而飘飞。但是,他的另一幻术,人们就不得其妙了:“画一妇人于,酌酒满杯饮之,酒无遗滴。逡巡,画妇人面赤……其术终不肯传人。”

我们以面这个丽的故事结束有关幻术的一切。

穆宗庆年间(公元821年~824年),有杨山人,名隐之,寓居湖南郴州。

唐时多见“山人”“居士”“上人”“士”这样的词。“上人”来自佛教,专指僧人;“居士”和“士”,与现在所理解的多有不同,在当时专指不官的修行之人,既包括向佛的,也包括向的。“山人”也是如此,该词最早现在南北朝,到唐朝时特别行,成为一个阶层,指未官场而隐居终的人,比如诗人孟浩然,在当时被称为“孟山人”,如此等等。

杨隐之平素喜寻访修行之士。时有居士姓唐名可,已上百岁。

这一天,杨隐之去拜见唐可,肯定是谈得投机,后者留杨住。到晚上,幽室昏暗,唐可喊来自己八十岁的女儿,说:“可剪月一枚。”

杨隐之大惊,却见那老闺女取了剪刀和纸张,很快剪一弯月亮,随后贴在墙上。

来,唐老起对月亮:“今晚有客,可赐光明。”

话音落,纸月亮骤然生辉,映照满屋。

可并非虚妄的人,史上有记载,其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一直在郴州陵谷隐居,与女儿相依为命,逝于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活了一百四十岁。

【1】【2】【3】【4】【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