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捞尸笔记(出书版)
  4. 第10节

第10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猫猫是文学社的儿,院领导就让他去搜集资料,将校史编汇成册,准备迎接师院70周年庆典。

说起来,除了本地人,知彝山师院的人不多,可它曾与浙江大学有过一段关系。1937年“813淞沪抗战”爆发,浙江大学校竺可桢带领师生离开杭州,一迁浙西建德,二迁江西泰和,三迁广西彝山,四迁贵州遵义、湄潭。1938年,浙大迁到广西彝山,后来1939年2月,彝山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1939年年底日军又从广西钦州湾登陆,北上攻打南宁,浙大不得不再一次迁往贵州。虽然浙大迁走了,但生了彝山的办学力量,可以说浙大就是彝山师院的始祖。

我记得,浙大标营办学旧址就在镇上的老东门外,那里还剩一块石碑,标明着那段历史。史料上记载,1939年2月的一天,日机轰炸标营,投弹118颗。浙大师生逃避江边,突然一颗炸弹落,38级农化生徐守渊这样描述:“碎石与弹片齐飞,江共泥沙一!”之后,一些师生不是被炸死在江边,就是躲江中淹死了。少数师生幸遇舟桥队,由其掩护躲老渡场避难,有的还潜山,因此得以生还。

我想到这段历史,便问:“这跟你偷偷跑到渡场有什么关系?编校史需要跑这里来吗?”

猫猫解释:“当然没关系!可是那些资料只有在师院的图书馆才能找到。我那时为了编校史,去图书馆翻了那些影印的珍贵资料,可是发现有几页被人撕去了!图书馆现在有两栋,有一栋是老建筑了,里面放的资料和档案都是不能带去的,去查阅都要登记!我发现有几页被撕掉了,后来跟理员查过记录……”

“里面的资料那么多,你怎么知谁看了哪本?”我打断,“记录只有人员的名单而已吧?”

“我是不知,图书馆里也没摄像,可我把名单都拍在手机里了。前段时间,我把那些学生都找过了,他们都否认撕过有关校史的资料。只有一个人,他不是学校的人,是外面的人,他的嫌疑最大。”猫猫刚说完就拿他的手机,把照片调来后,递到了我的手上。

我不明白那些资料有什么好偷的,不就是几张废纸,收破烂的大爷都懒得要。可我接过来一看,一个熟悉的名字就跃帘,注意力很快就被引住了。我把手机挪给岳鸣飞过目一,两人相顾一望,都到很诧异。手机上照片是图书馆的名单中的一分,渡场的一个人在清明节那天去过图书馆,那个人就是唐二爷。

“这……”我哑无言,想要反驳,又无从说起。唐二爷怎么会去师院的老图书馆呢?那里除了一些影印资料,就是一些老版本的小说、文集、档案,很少有师生再去那边了。猫猫需要的校史资料有什么秘密,值得唐二爷抢先一步,撕走了那些容?难这就是唐二爷声称要曝光的机密文件?既然都影印来了,这算什么机密?实在是太矛盾了!

“唐二爷的死果真不简单。”岳鸣飞思索

“那本资料是以前的政府人员编写的县志,在图书馆一共有3本,分别是30~60年代县志、70年代县志、80年代县志。30~60年代后面几页被撕掉了,80年代那本县志被偷了,我本来想去查校史资料的,谁知……只有70年代的县志还在。”

【1】【2】【3】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