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古董局中局(出书版)
  4. 第6节

第6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易》里的乾卦,卦象是双乾层叠,六爻俱为,画来就是六线段。而九三,显然指的是乾卦的爻题。九为爻,三为位置。作为混古董圈的人,《周易》是必背的基础常识。我记得这一爻的爻辞是“君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说君应该白天努力,晚上戒惧反省。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我满怀信心地抬起,却看到沈云琛的神颇有些意味,心里陡然一惊。假的?我看不见得。我连忙又去翻看。我的手指再次划过酸枝木的弯曲扶手,忽然觉到上似乎刻着什么字。我再仔细一看,原来这扶手上有六短一样的线段,从上到依次排列来。

这面石靠被镶成了椭圆镜形,我用指叩了叩,质地很,而且是实心的。理,这是夏天才用的,所以石质应以绵冷为主,表,背贴上去很舒服。可是这块石靠的表皴起粝,有一的斜走石纹,凹凸不平。

沈云琛微微,伸右手把额前白发撩起,表不似刚才那般冰冷。看来我的答案说对了。

我扫了一圈又一圈,迟迟不说话。沈云琛:“小许,你若是答不来,直说就是,不必在面前穷装。”她说完以后,得意地瞟了一刘局。刘局不动声,拿筷从羊上撕一丝来,就着白酒吃了去。

“因为这把椅不是用来坐的,这是一把诫椅。”

若不是尊老敬贤是传统德,我真有心骂一句脏话来。

我的手从椅摸到了扶手,又从扶手摸到了椅背上的石靠。

沈云琛似笑非笑:“你凭什么说得这么肯定?”

想反正都赶到一起来了,索一条心,一咬牙:“您说!”

我这才注意到,这把木椅的造型与寻常不同。酸枝红木的质地,手摸起来包浆溜光儿腻,椅裙前有十二枚吊珠,椅背三朵雕祥云拱着一面石板。夏天人坐上去,后背贴石靠,异常清凉。

我豁然开朗,直起腰来,对沈云琛:“这椅是清末的老酸枝挂珠石靠椅,肯定是真的。”

我再去看另外一侧扶手,上面写着两个汉字:九三。

但我也就知这些。瓷我还能忽悠,木我可真是一不通。

我一边装模作样地摸着椅背争取时间,一边在心里盘算该怎么办。判断真假容易,就算我不懂,也有五成的概率猜中,就怕那沈云琛老问我为什么,总不能说是瞎蒙的吧……

沈云琛:“药家既然不为难你,我也不欺负晚辈。你来看看,你那张椅,是真是假。”

我不懂木就只能靠观察和逻辑判断,看能不能从椅上找不符合常理的矛盾之了。

“请坐吧。”老慈祥地说。

杠和九三,那么这东西,只有一可能。

要说这鉴古研究学会,排场还真是不小。一顿普通私宴,用的是王府的院,吃饭盛的是元青的盘——虽然是仿制品——坐的还是酸枝木的石靠椅。真是太奢侈了。

椅,顾名思义,指的是训诫自己侄晚辈的椅。古人认为观行止而知为人,所以特别讲究立如松、坐如钟。这把椅上的石靠太硌人,如果靠过去,背后会被磨得生疼,坐着的人必须正襟危坐,取“昼夜惕若”之意,随时警醒,不敢松懈。既纠正了坐姿,又表达,是以又名乾椅。这理于之中的手法,是典型的传统文化

灵光从我脑海里闪过。

我不熟,不过金石可是我的老本行。

毫无疑问,工这么糙,应该是假的。

鉴古这行当,有一个心照不宣的技巧。有时候在古董常识上瞧不什么端倪,就靠逻辑推理。逻辑上如果说不通,那这玩意儿多半是假的。方震说玩古董的与搞刑侦差不多,是有理的。

刘一鸣继续闭目养神,似乎这些事跟他没关系。药不然趁这个机会,在药老爷耳边叽叽咕咕地说着话,估计是在讲潘家园的事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