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
  4. 第7节

第7节(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就是说,咱们循着这个痕迹,就能找到他们的加工地?”

顺州就在汝州旁边,两地土质相仿,这里的瓷,往往也被刻意称为汝瓷。这个村,应该就是顺州辖的某一个村,所以才会扯汝瓷研究所的虎,打着官方合法的旗号公然造假。

我越查找去,心中的惊异和喜悦就越大。一般的村,往往是几个家族各自为政,自家有自家的窑、自家的绝活。而现在迹象都表明,这个村是集中生产、统一理——这说明整个村都被某势力力地统一起来,统购统销,效率更。能有这统治力的,毫无疑问,除了五脉也只有老朝奉能到。

“没错。”我顺着这条小路朝村望去。今晚月足够亮,只要观察足够仔细,就能分辨一路上泼洒的瓷粉痕迹,顺藤摸瓜。

我听玄字门药家的人说过,对于瓷技术,国家一直有专门的政策扶植。建国以后,在各地名窑遗址附近都成立了研究所,专攻老瓷重现的科目。汝瓷位列五大瓷之魁,传世极为贵重,素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所以是重攻关目标。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五八年汝州的汝瓷一厂就成功烧一批仿古汝瓷,八三年甚至已经可以烧天蓝釉,与宋瓷不相上。随着开放搞活,这些技术到民间,成了赝品的技术助力。

“行啦,咱们撤吧。”我说。

我不指望在这里能找到老朝奉,但这么大的一片产业,他再小心,也一定会留痕迹。作坊,就意味着我距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我一直怀疑这里挂靠着一个著名瓷,现在看来,主要仿的居然是汝瓷!

“等我们找到工坊的位置,就立刻离开,免得危险。”我提前跟钟华叮嘱了一声。他虽然愣愣脑,但不傻,对我的决定没有疑义。

我们在村里摸索了很久,中间有好几次跟丢了白粉痕迹。大约到了凌晨两多的时候,我们终于锁定了作坊的位置。

不知市场上那些一听汝瓷就两放光的收藏家们,看到这副景会作何想。

我看到瓷窑旁边的屋里亮灯,估计是有人值守。再往外,就是几间大库房和一个停车场,还有各石料釉料堆放的天仓库,甚至还有个篮球场。这一片区域看似与村为一,实则泾渭分明,里面各功能建筑一应俱全,井然有序,和一个小型工厂差不多了。

我这次来郑州的目的,已经超额完成了。造假作坊这个证据,比新郑图良更为扎实。包公司可以溜之大吉,村和作坊却跑不了。我回首都以后,随时可以带着五脉的人和警察杀回来,没必要现在冒险。

磨澄清,筛成瓷粉,然后再成泥坯。这一个环节会产生大量粉尘,飘得到都是。所以当作坊把需要旧的瓷运来这里,一路上不可避免地会有瓷粉末抛洒来。”

华抬起相机看了看,又放

原来这里是顺州啊,难怪了。

要知,这里全村既然都参与造假,警惕一定非常,不会轻易放外人来。天亮以后,我们两个陌生人一就会被村民发现。河南民风彪悍,加上又涉及到生存利益,我们俩能不能活着离开,都是个问题。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作坊位于村一条小河沟的延线上,远远看去是一片麦地,走近才发现是一片洼地,洼地状呈梭形,东边逐渐收变窄,地势抬升,一直到与地面平齐,恰好与村一角相接。在洼地上的建筑群自成格局。最远端是个靠山的采土厂,估计烧瓷的土都是从这里挖取,还有一个方形的澄清池,这更定了我认为这靠近某个著名瓷窑的看法。靠着采土厂的是十几间平屋,错落有致,彼此间隔不远,围数个院落,院落里是许多黑乎乎的机械和料堆。再过来则是十来个馒窑,说是馒,其实那圆和砖围砌得更像坟堆,只不过后多了个烟囱,这会儿还在咕嘟咕嘟冒着烟。

我们俩循着瓷粉指示的路在村里的巷转来转去,有时候为了分辨痕迹,甚至要趴在地上前。在惨白的月照耀之,两个人在狭窄幽的古村巷里如此钻行,这一番景象诡异之极。

在这片区域最靠近村的地方,有一栋二层小楼,样式还新,门挂着个牌,上面写着“顺州汝窑研究所”。我一看这牌,心中顿时一片了然。


【1】【2】【3】【4】【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