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法医恋人
  4. 第21节

第21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殷寻通过什么方式联系编辑的?”

“三百万元,这三百万元现金我们没有找到,是被他了,还是存在了别的地方?或者是被凶手拿走了?”

“不知版社也不能解释殷寻为什么要以这样奇怪的方式索要稿酬。”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现在就可以排除版社的人员为利益而杀人的嫌疑了。”刘静生的语

“嗯,据说是双方来回拉锯了很多次,殷寻才答应给的,而且责编也答应除非是非常重要的况,其余的日常事务都不会给他打电话,否则很可能会对他的暗访造成麻烦。”

“原来如此,在殷寻妹妹账里有超过两百万元的现金,看来殷寻的书真的是卖得不错啊!”

“你等等,我不太明白,难写书不是照字数给钱的吗?”

“汇寄的地遍布全国各地,我已经和时代传媒杂志社提供的照片对照过,大分都是殷寻曾经去采访过的地方。”

“他答应了?”

那次十分任地想听听他的声音,殷寻曾经用他的手机给我打过一个电话,那也是我俩唯一的一次通话。但是在案发现场没有发现他的手机,案发后,我也打过那个手机号码,但一直被告知关机。看来,殷寻对手机的使用也很小心。

“这么的收,殷寻跟版社讨价还价了吗?”

“但是,版社版应该有一定的程,如果不留真实的作者资料,恐怕图书是不能予以版的。”

“责编证实,完全没有。殷寻寄来的合同除了签字和稿日期,其他的地方都是空白的,包括稿酬方面,意思是条件你自己去填吧。这样的作者,那个沈总编反倒不敢小觑了,所以才给了他们版社至今为止给的最版税待遇。”

“很!版税11%,两万册的首印数!而且半个月两万册就一销而空了,书在几个月就加印了好几次。”

“还是他那个邮箱。责编看到他回复了,很兴奋,便把这件事和博客的地址都传到了沈主编那里。这个沈主编看到了文章觉得很有市场潜力,就想让责编请殷寻来北京面谈,但是这个提议被殷寻拒绝了。”

“你说什么?”刘静生恐怕已经觉得两百万元对于一个作家而言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没想到还不止于此。

“银行卡名不是他的名字,手机也查不到,不愧是暗访的记者!这样小心谨慎,不肯轻易透行踪的人,他的被害就不能排除是熟人所为了,特别是知他这个手机号的熟人。”

“是这样的,这个殷寻在网上开了一个博客,博客的名字就叫暗访。他把自己所的暗访都写成了博文,每天更新,久而久之,这个博客就火了,拥有了很多的粉丝。版社觉得这本书如果实版,利可观,那位责编便把自己的手机号、邮箱号和qq号都留给了殷寻,说如果有兴趣,可以联系他!”

刘静生的话说得我心一惊,我不也是知他手机号的人吗?难刘静生知了什么,也在怀疑我吗?是不是已经到了要跟他坦白的时候?我拿不定主意。

“为什么?”

“我详细地问过这件事,除此之外,殷寻还要求版社以邮局汇寄的方式,将大笔的现金以邮局汇款单的方式寄给他。一共寄了六笔,超过了三百万元。”

“这个沈主编也很有魄力,直接把这件事给了责编,告诉他无论什么条件也要签这名作者,但是这事在运作的过程中,责编很为难。”

“刘队,你太落伍了,现在的名作家都是付版税的。也就是用书的定价乘以版税的百分比,再乘以销售数,就是作者应该得到的收。当然,首次印刷的数量无论版社把书卖去与否都是要支付给作者的。”

“嗯,这符合他的格。”

版社那边是怎么与殷寻联系版业务的?”

“合同回寄了吗?”

“还有一个问题也很重要,那就是殷寻的稿酬到底是多少?”

“是的。后来责编将要为作者保密份这一条也写了合同里,责编保证知殷寻份的只有他和主编两个人。答应了这个条件后,殷寻才把合同连同自己的份证复印件一起寄到了版社。”

“一来,他们一直通过邮箱联系,效率很低,谈判展也很慢。二来,殷寻一直不肯把自己的真实信息透版社。”

“那笔钱还不是殷寻的全稿酬!”

“都邮寄到哪里了?”

“责编联系过殷寻,但他告诉责编说不用了,就先放在你们那里吧。后来版社又提了,殷寻的行踪不定,想要留一个他的手机号好随时联系。”


【1】【2】【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