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唯我独裁
  4. 第718章 水下核力量的突破

第718章 水下核力量的突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中华帝国的海基反导系统越发完善,给德联军方的时间不多。一旦中华帝国认为德联的导弹无法打击到中华帝国本土,那么德联将于极其被动甚至是危险的境地。

奥斯卡号潜艇再次给中华帝国的国防敲响了警钟,也为德联赢得了五到八年的战略缓冲时间。在这期间,中华帝国忙于如何将德军的潜艇阻挡在距离中华帝国本土程之外的地方,所以在外上,中德两国的均势暂时保持了微妙的平衡。

大多数的中华帝国海军战舰都备有卫士防御系统,能够对附近方圆两百公里以的海域行全天候监视,极大的压缩了德联海军的活动范围和导弹发隐蔽空间。

为了从接近中华帝国本土,德联军方化了其对战略潜艇的投

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德联海军的潜艇力量速发展期。1961年,威廉海军造船厂了迄今为止德联建造的最大吨位的一艘弹导弹潜艇——ua2000型。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如此庞大的海军力量,和遍布全世界三百多个海外军事基地,使得中华帝国海军几乎掌控了全世界所有的海洋。即便是德联和北约视为后园的波罗的海和黑海,同样能够看到中华帝国海军战舰的影。

而战略轰炸机方面,德联虽然开发了多款气式轰炸机,但报显示,中华帝国在太空的卫星系统能够清楚的拍摄德联境的所有机场况,德军的战略轰炸机刚刚拉机坪,还没有起飞中华帝国那边就已经知了,并立即战备警惕状态,雷达很快便锁定德军的轰炸机了。

这艘被中华帝国称之为奥斯卡级的德联潜艇,在六十年代初期给中华帝国造成大的恐慌。因为这艘潜艇一度潜航至黄海附近,其搭载的24枚弹导弹可携带攻击中华帝国首都。

跟中华帝国拼导弹防御系统,德联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希特勒终于放傲的面,在德联军事会议上承认在导弹防御系统方面无法追赶中华帝国,甚至连平衡都达不到。为此,希特勒听从海因里希的建议,锐意发展攻型力量。

德联军方的攻型力量主要是洲际弹导弹、战略轰炸机和潜艇,其中战略弹导弹可以提升速度,但末端速度太快暴德联军方在末端导弹控制系统上的短板,速度越快导弹圆周误差越大,最近的一次实验表明,德联的r19洲际弹导弹误差超过了五公里,这是决不能容忍的事

只有潜艇能够避开中华帝国的卫星监视,悄悄的靠近中华帝国本土的海域,突然发导弹中华帝国的陆基、海基卫士防御系统是很难及时作反应的,这样德军才有威慑中华帝国的机会。

,巡航飞弹潜艇67艘(包括动力51艘,常规动力16艘);攻击潜艇200艘(包括动力76艘,常规动力124艘),其他用途的潜艇25艘。

不过,面对中华帝国的庞大海军压力,德联为了求得生存空间,被迫行应对。

但双方都毫不懈怠。中华帝国军方积极寻找破解方法,而德联军方则同样寻找其他可以跟中华帝国维持均势的途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作品,迎您来起(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