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穿越之一品公卿
  4. 第34节

第34节(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士泽顿时无语。面沉如铁的沉半日,:“我不知。”

薛衍背后,蒋七郎等人面面相觑,忍不住幸灾乐祸的笑容。堂诸人也都饶有兴味的看了过来。

薛衍见王士泽没能答第一个问题,倒也不曾借题发挥,仍旧满面认真的问:“那好,一个问题。请问一耕田的老黄上一共有多少?”

那王士泽自诩饱读经书,平日里最瞧不起国学那些才智平庸,却只因世家,设或家中有位,就能轻易监习学的世家公们,因而在看到薛衍一行人后,便分外不屑。且他平日里在太学读书,不论是清谈还是辩难,设或是策论都是极为众的,也不怕薛衍会在诗书上能刁难到他。

却没想到薛衍竟然不牌理牌,竟问这么些不关诗书的稀奇古怪的问题,令人不觉瞠目。

见王士泽肯定也打不上究竟有多少这样的话题,薛衍又笑眯眯问诸如“一亩地里有多少草”,“安城一共有多少块石”之类特别无理取闹的问题。

到最后王士泽不得不恼羞成怒的:“这问题谁会能答得来啊!你分明是故意为难我!”

薛衍看着气急败坏的王士泽,好整以暇的勾了勾嘴角,摆手说:“可是我平日里想不的问题都是这一类的。你既然答不来,那就证明你虽然饱读诗书,其实不懂的问题跟我实在差不多。真闹不明白你在我们跟前儿哪里来的这么些优越!”

王士泽虽然听不太懂何谓“优越”,却也大明白了薛衍嘲笑他的意思。不觉更是火上浇油了一般。刚要声为自己表白表白。描补描补,只听薛衍又继续问:“罢了罢了。既然上述的问题你都答不。我也不为难你。我再问些简单的好了。”

薛衍说完这句话,又沉思一回,肃容问:“郎君可知,我泱泱大褚方圆几里?共有黎民百姓多少人?耄耋老者占据天百姓的几成?青壮年占据几成?襁褓少年占据几成?我大褚每年共有多少名婴儿生,这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健康大?我大褚共有良田几何?每亩田地能收粮多少?去岁一年大褚共收获粮多少石?这当中有多少石朝廷收取的赋税,刨除赋税后,所剩粮除百姓留待第二年播的粮之外,余者可否支撑百姓无饥无荒的度过一年?”

王士泽和另外几位太学学生被薛衍这一系列民生问题砸的重脚轻,本无暇反应。薛衍早已又问:“敢问郎君可知,我大褚建朝十年有余,这十年间天旱涝霜灾皆不定,我大褚每年又拨了多少钱帛粮药赈济灾民?君可知朝廷每年给国监和各州府县学所拨的供给,倘若这些钱汇总了,究竟能养活多少平民百姓?”

那王士泽不过是一太学学生,况且寒门并无背景,平日里又只知埋读书,或于教舍师生酒肆歌馆夸夸其谈,只说世家勋贵如何如何仗势欺人,其弟如何蠢钝不堪,以致把光虚度,岁月空添。不但此时荒废了学业,即便是来日朝为官,也不过是一个尸位素餐的昏官。因而王士泽于世上有诸多不满之,却碍于界所限,究竟只是一番空谈,虽空有一腔抱负,此时却连薛衍问的这些最浅显的问题都答不来。

此时此刻,王士泽等诸位太学学生皆被薛衍质问的面如土,汗如雨

薛衍并不理会王士泽等人的尴尬境况,,继续追问:“俗话说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诸君寒窗苦读十余载,想必也是想学好这儒家经典,集学问,来日也好忠君报国的。在设此一问——敢问郎君,倘若你现在为一县之令,该县地黄河游,时常遭遇洪灾,你到任之后该如何治理河,保境安民?”

【1】【2】【3】【4】【5】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