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穿越历史
  3. 逃去关外开荒种地
  4. 第248页

第248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晟和黄豆腐不用秧,只负责往稻田里运稻苗。虽然钱了不少,但是没咋心,也没咋受累。

端午节前,是最适合关外秧的季节。一年就一季稻米,所以得晚些也不怕。

稻米虽然卖价,但是起来也是真费力气,而且成本也很。农人们除了要买稻外,还得买稻草。

亩包人活,虽然比天结算贵一些,但是没人敢差活。毕竟秧得不好,东家也是真不给钱啊。

关外天气寒冷,育苗时要盖上稻草,给稻苗挡寒,不然突然降温,一场冻就会将稻苗全冻死,到时候可真是哭都找不到调了。

秧得光脚,再能的小媳妇也不好意思地,倒是有几个大娘掺在爷们中,光着脚在田地里挥汗如雨。

一亩地给五十文钱,村里人都抢疯了,最后两人选了几个实在人,把家里的地都包了去。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夫家的前院,又钱租了杨老六家的菜园,这才育够了两垧地的稻苗。

秧前,要提前在稻田地里泡好,等稻田地暄时,才能开始秧。

到了秧的时候,村里就很少能见到爷们了,因为大家全都在田地里猫腰活呢。

--

好在赵晟和黄豆腐比较有先见之明,去年就钱买了稻草,今年就可以直接用了,一不耽搁事。

为了防止有人偷懒或是差活,赵晟和黄豆腐直接把稻田亩雇去了。

即便董大壮和心地伺候着稻苗,但稻苗依旧得良莠不齐,看着就惨兮兮的。只能把田地的大半,才能让稻苗不至于被淹没了。

秧这活可不是一个人就能得了的,尤其是这么一大片稻田。

董大壮家没买到稻草,黄豆腐匀给他家三捆,但是本不挡事,最后还是用麦秆盖的稻苗。

好在旱田地现在已经完了,村里没买田地的人都闲在家里。只要肯钱,还是能雇到不少人帮着秧的。

天结算虽然省钱,但是要包活的人一顿中午饭,活的都是爷们,见到饭都是使劲吃,即便是杂粮面,也消耗不少粮

但那些去年舍不得钱的人家,今年可真是愁得发都白了,稻草不仅涨价了,而且特别难买,最后不得不拿麦秆对付用一

忙忙叨叨六七天,田地里终于满了秧。赵晟和黄豆腐家的秧整整齐齐,密密实实的,在众多田里地鹤立群,看着就让人赏心悦目。

而且亩包活还有一,那就是不用人吃饭。

虽然麦秆也挡寒,但到底比不上稻草实用,赵晟家的稻苗用稻草盖的,再加上他伺候得细,稻苗得绿汪汪的。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