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崔老道传奇:三探无底洞
  4. 第7节

第7节(6/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九河梢的孤魂野鬼。府庙门有间小屋,别看屋不大,倒也是红砖青瓦,前有门后有窗,盖得结结实实、规规矩矩。里面住了一个瞎老儿,天津卫城里城外的老百姓就算不认识,也都听过他的大名。此人本名张立三,外号“张瞎”,以扎纸人纸为生,顺带看庙中香火。以前有个迷信的说法,纸人不能扎得太像,否则会兴妖作怪,可也得有胳膊有有人形,从开始的围竹坯,再到后来糊纸,最后还要勾绘五官,怎么说也得有三分相似。张瞎扎纸人的手艺在天津卫堪称一绝,活儿又快又好,瞪着俩大的也比不了,大伙儿都说他瞎心不瞎。其实早在清朝末年,张立三曾是劫富济贫的侠盗,蹿纵矮,一飞檐走的本领不在肖安以。然而张立三行得端得正,脑袋上虽然了个“贼”字,但是一向扶危救困,江湖上提起来没有不挑大指的。后来坏了一对招,自此退江湖,娶乡的一个小寡妇为妻,在城隍庙扎纸人奉养老母,踏踏实实过日,虽然瞎了双,倒也逍遥自在。

费通也知张瞎当过飞贼,手段非比寻常,是江湖上响当当的人字号,绿林上的千里、顺风耳,于是别过崔老,又赶去城隍庙找张瞎求救。提起来倒不是外人,从辈分上说,费通还得叫张瞎一声“师叔”。旧时当巡警,均为师傅带徒弟。过去讲究天地君亲师,哪行哪业都是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巡警行后先得拜师,递门生帖,写明生辰八字、家世,立字据,学徒三年。师傅传授抓差办案的门、捕盗拿贼的手段,徒弟则要孝敬师父连带师娘,不当差的时候帮着师傅家里买菜、饭、看孩零活儿,吃苦受累在前,领赏收钱在后。费通的师傅当年经常和张瞎,因为张瞎以前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飞贼,对贼上的事了如指掌,官差遇上破不了的案,往往会江湖救急,去求他帮忙。张瞎得先分辨作案的是什么贼,若是心黑手狠、丧尽天良、欺压良善、坑害百姓,坏了上规矩,那么经他拨,十之八九能够人赃并获。但张瞎也讲规矩,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替天行的同行,张瞎绝不会帮官府拿人,正因如此,江湖上没人敢动张瞎

想当年窝废刚当巡警,一样是拜师学能耐,不过捉贼拿凶的本事一儿没学会,他也不是那块材料。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得有早晚”,三年师之后,人世故倒是懂得比谁都多,专门擅溜须拍、看人菜碟,有求于人,岂能空手上门?为了保命他也豁去了,坐上电车来到法租界劝业场附近,找了一家最大的南货行名为“稻香村”,买上火、腊、烧鹅、酱鸭、熏鱼、熏、酱铁雀、南味素什锦、陈酿老酒,让伙计包了几大包,外边罩上稻香村的红纸标签。

天津卫那叫五方杂,南方人来此或官或买卖,或投亲靠友安家落,南货行应运而生,广式、苏式、闽式、宁式、绍式风味一应俱全。特别是逢年过节,正月十五的糯米汤圆个儿大糯香,;端午节的粽糯米黏,有嚼,除了适应北方人味的小枣、豆沙馅儿,更有用叉烧、红烧、腊馅儿的,甜咸兼宜;中秋节的苏式月饼松清香,油而不腻。不用天津卫,就能尝尽南方味,但是价格比较贵,老百姓吃上一次就过年了,送礼绝对拿得手,提在手里,走大街上都觉得自己人一等。

费通大包小包拎了一堆,脚步匆忙来到城隍庙。他一向嘴甜,来在门还没看见张瞎,可就扯开嗓嚷嚷上了:“师叔,我小通来看您了!”没过一会儿,庙中走来一个瘦老儿,鹰钩鼻、薄嘴片上穿青挂皂,举手投足十分练。虽说双闭,却不碍走路的事,一不拄杖,二不扶墙,只是比常人走得稍慢,不往脸上看,都不会注意这是个瞽目之人。

张瞎站在庙门,闻其声知其人:“嚯!哪阵香风,把费大巡官来了?”

费通赶忙上前搀住张瞎:“师叔,您这可是骂我,怪我久不来看望您。您又不是不知我们这一行的,白天站岗,晚上巡夜,一年到忙忙叨叨,没有得闲的时候。尤其是四方坑这一带,不是什么好地方,善男信女不多,昧了良心的不少,净是为非作歹之辈、鸣狗盗之徒,最让人不省心,这才耽误了咱爷儿俩走动。别看我人没来,心里可一直惦记着您,这不今天得空,专门买了儿酒菜来孝敬您,咱爷儿俩喝两?”

【1】【2】【3】【4】【5】【6】【7】【8】【9】【1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