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崔老道捉妖之夜闯董妃坟
  4. 第11节

第11节(2/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4

城隍庙在天津城的西北角,门坑是民间俗称的“鬼坑”。以前天津城四个城角各有一个大坑,俗传这四个大坑是“一坑银一坑鬼,一坑官帽一坑”。怎么讲呢?西南角的是“坑”,不仅面积大,也很,直通赤龙河,老百姓也将此称为“大沟”;东北角是“银坑”,这一带位置最好,上风上,有前朝的官银号,住非富即贵,全是有钱有势的大财主;东南角是“官帽坑”,老时年间开科取士的贡院在此,过很多当官的,所以说是官帽坑;西北角是“鬼坑”,是因为坑在城隍庙大门。城隍爷间的司,老百姓认为这一带的气最重,周围的买卖大多是扎彩铺、杠房、棺材铺,另外杀宰羊的屠也不少,在坑边儿上活儿,不要的和脏东西都往坑里倒。

且说崔老喝得眯瞪转向,想在城隍庙里对付一宿。这座城隍庙规模不小,始建于明代,荒废于民国。以前四月初一城隍爷的寿诞,那是个大日,天津城里得开庙会,庙前边张灯结彩、搭台造棚,连唱七天大戏。戏棚两侧有个对,崔老至今还记得。上联是“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联是“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场,都在当场”。初六、初八这两天还要恭请城隍爷巡,初六这天巡,只在庙门转一圈,不上远去,罢即归。初八是重戏,这一天名为“鬼会”,地方上人抬上城隍爷的神像,照提前规定好的路线巡城,后面跟随一队队踩跷的,敲锣打鼓闹极了。不过抬着巡的神像可不是供在庙中的那座,且不说抬不抬得动,万一掉在地上摔了,怒了神灵,谁担待得起?因此抬上巡的城隍爷是用苇编的另一尊,外边糊上纸画上金,大小一般无二,平时摆在后殿,专赶在庙会巡城的时候抬来。当年还有大清朝的时候,崔老主持过巡城庙会,一天来可以挣十几两银。而今到了民国,城隍庙也已破败不堪,推开庙门迈步去,但见蛛网密布、尘埃久积,差儿呛了他一个跟。殿中神像供桌仍在,城隍爷端坐中间,判官、小鬼分列两旁。城隍爷统辖一城司,九河梢的孤魂野鬼,全归这座城隍庙。两旁的殿曾是义庄,慢说是住宿,谁有胆三更半夜来?崔老不在乎,他吃的就是这碗饭,庙宇纵然破败,勉也可容,掸了掸尘土往供桌底一躺,脑里翻来覆去只有一个念——攒个什么段挣钱?

正所谓“老龙常在沙滩卧,一句话醒梦中人”。崔老本就是个吃货,光用吃喝作比,当真让崔老受益匪浅、茅顿开。论嘴上的能耐,他倒不输光,吃亏就吃在没有新玩意儿,也是先为主,翻来覆去就那一忠岳飞传》,说得都了,没想过应该说别人没说过的。这一行了,回去编纂一个没人听过的好段,何愁挣不来钱?

简单地说吧,两个人酒足饭饱,了二荤铺拱手辞别,青山不改,绿,江湖上有缘再见。崔老喝得迷迷糊糊,别过那个大光,一路往前走。他是吃饱喝足了,家里那几张嘴里可还没着落,来一整天空手而回,如何对得起一家老小?脆找个没人的地方忍一宿,想几个奇的段,明天挣了钱再回去。他一边胡思想一边走,不知不觉行至一,抬一看是城隍庙,崔老微微,自己跟自己说:“这个地方倒是冷清,没人打扰正好想想段,今天老我就夜宿城隍庙了!”

转得快,心知光要说真东西了,急忙竖起耳朵问:“贫我愿闻其详,还求您赐教,何为‘无风起浪’?”

酒后吐真言:“咱撂地买卖的,不比书馆中的先生,到书馆听书的大多是识文断字之人,不说有多大的学问吧,反正墨的苦大力肯定不会去,也去不起,所以那儿的先生们都是谈阔论、讲古比今。咱可不一样,听咱这玩意儿的,都是一睁就该着一天饭钱的穷老百姓,听的是个新鲜、图的是个过瘾,要给他们讲什么叫三气周瑜、战群儒,两句话没说完人家就不听了,扭就得走,非得讲街巷尾的奇闻逸事才留得住人。老百姓最听什么?最边的事儿,这里太有讲究了,说远了不行,说近了也不行。往远了说,你给他们讲燕王扫北怎么建立的天津卫,那跟现如今的穷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当然没人听;可往近了说,南门哪家的媳妇儿偷人了,传到本家耳朵里你可得挨揍,挣俩钱儿还不够买膏药呢!这个尺度不好把握。好比前这爆肚儿,哪儿都有爆肚儿,材料都一样,怎么就单上你这儿吃,就是因为火候儿拿的好,欠一分不脆、多一分牙碜,就讲究个恰到好。咱说书也一样,得让听书的好似知,至少听说过这么个事儿,可是知的又不多,以为你能给说透了,却听不你也是胡编造。再者甭事儿大事儿小,必须够得上一个奇字,无巧不成书那是路,无奇不成书才明,话到奇字字绝,全指这个‘奇’字抓人。好比门那个卖馄饨的,谁家的馄饨都是面馅,怎么就他家人多?别人鲜拌香油馅儿都不过他?就是因为人家有奇招儿绝活儿,面还是那个面,馅儿也还是那个馅儿,唯独汤不一样,用的是田儿调汤,哪儿都吃不这个鲜味儿来。再者所谓评书,须是连评带讲,掰开碎添油加醋,为了耸人听闻,必须有收有放,没风卷起三尺浪,于无声之响惊雷,反正是怎么邪乎怎么来!”

在天津卫说书太难了,“河东河西、上角角”的老少爷们儿,甭有没有钱,个个是听玩意儿的行家,一开三句两句就听得好坏,没真本事可拢不住人。你这刚说一上句,上就能接上来,行话这叫“刨底”,底都让人刨了谁还听你的书?所谓“生书熟戏”,非得找一个从来没人说过的好段,那才挣得到钱。白天在南门说书的光是个能人,凭捡来的报纸上三五句话,就能编一大玩意儿,他不挣钱谁挣钱?枉我崔老号称铁嘴霸王活牙,气死诸葛亮、赛过刘伯温,前知八百年,后知五百载,在天津卫也是有名有号的,行走江湖这么多年,肚里有的是货,我怎么就编不来?凭什么他行我就不行?不成,我非得编个拿人的,勾住大伙儿的腮帮,让一街两巷的人也看我一,挣几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1】【2】【3】【4】【5】【6】【7】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