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解释,应该是这些人通过“作诗不成”的举动,来表示他们不支持、不参与王羲之的秘密组织。这可能也是王羲之在会前就与众人约定好的:若赞成,便以诗明志;若不赞成,便不作诗以表弃权。
为了确认这一,萧君默立刻又翻开相关史料,发现那天包括王羲之在
,共有十一人,各成四言、五言诗一首;还有十五人,分别成诗一首;另有十六人,诗不成,罚酒三
觥。
写诗几首就不必了,只要写了肯定就表示赞同并愿意加
,但问题是,总共有二十六人写了诗,这又与自己推测的“一盟十九舵”不符,难
自己的推测错了?
困惑了片刻,萧君默蓦然想到:当天的与会者中,有很多是父、兄弟联袂
席的,比如王羲之父
多人,还有谢安、谢万兄弟,孙绰、孙统兄弟等,那么,即使他们都写了诗,也不大可能在同一家族中成立好几个分舵,而应该只会成立一个分舵。
思虑及此,萧君默立刻针对刚刚写的名单,对二十六个作诗的人
行归类:王羲之、
王玄之、次
王凝之、三
王涣之、四
王肃之、五
王徽之。
谢安、谢万:兄弟。
孙统、孙绰、孙嗣:孙统是孙绰之兄,孙绰是孙嗣之父。
庾友、庾蕴:兄弟。
另有十三人为单独席:徐丰之、王彬之、袁峤之、郗昙、王丰之、华茂、虞说、魏滂、谢绎、曹茂之、华平、桓伟、王蕴之。
四组父兄弟,加上十三人,为数十七,又与自己推测的“十九舵”不符,这是怎么回事?
萧君默冥思苦想了好一会儿,无意中把目光移到未写诗的名单上,蓦然看到“吕系”“吕本”这两个人名,顿时灵光一现,豁然开朗!
吕系、吕本两兄弟,很可能就是吕世衡的先祖,即无涯舵的首任舵主。孟怀让说过,“无涯”和“玄泉”均属暗舵,既然是“暗”舵,就说明他们在兰亭会当天故意没有作诗,表面上反对,实则暗中加。而这两个舵的名号,则取自王羲之本人在兰亭会上所作的那首最
的五言诗,其中几句便是:仰望碧天际,俯瞰绿
滨。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余馨。
设立暗舵,无疑是王羲之的明之
。
据孟怀让所说,两个暗舵都直属于主舵冥藏,可见王羲之如此安排,目的便是要保护主舵,以防万一。换言之,另外那十七个明舵即使明知组织里有两个暗舵存在,也无从得知他们的确切份,假如这些明舵企图反对主舵,那两个暗舵便可以暗中
手,保护主舵。
现在看来,王羲之本人肯定是天刑盟的首任盟主,而主舵冥藏的首任舵主,无疑就是王羲之五王徽之,因为“冥藏”二字,正
自他在兰亭会上所作的五言诗。虽然据萧君默所知,王徽之当时还很年轻,才十六岁,但他猜测,冥藏舵作为主舵,一开始肯定是由王羲之本人直接领导的,很可能是在王羲之晚年或去世后,冥藏舵才正式
到王徽之手中。
至此,“一盟十九舵”的猜测终于得到了证实。萧君默目前已知其中四个舵:冥藏、临川、无涯、玄泉。至于另外十五个舵,是否还存在于世,以及隐藏在什么地方,只能留待日后
一步追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