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个和南唐绝对息息相关的人,因为他们都有可能继任南唐皇位。元宗虽然立了李弘冀为太,却又很奇怪地诏告天
,将自己的弟弟李景遂定为皇位继承人。所以现在遇到有关南唐兴衰的大事,这两个人无论如何都是要参与其中的。
冯延巳了
里,除了元宗和韩熙载外,太
李弘冀和齐王李景遂也在这里。
东南吴越是绝对臣服于大周的,这是聪明之举。一则大周兵壮、国力
盛,再则在地形分布上两国是将南唐夹在中间,一有争端便遥相呼应夹击南唐。而事实上南唐近几年与大周、吴越之间的一些零星冲突就是吃的这个亏,次次腹背受敌难以招架。
不过韩熙载所说多理由中有一个还是让李璟这傻
到些威慑和惧意。现在的天
大势虽然是各国割据,大周却始终为正脉宗主。南唐提税,受影响的大周虽然可以同样通过提税弥补损失,但这样会让他失信于邻国和
辖地域,所以估计周世宗不会轻易用此策略。另外,如果几个邻国都将各
损失转嫁给蜀国,那么蜀国为减少自己的损失,最有可能的
法就是趁周世宗伐北而
兵攻大周。因为蜀国北边有秦、凤、成、阶四州作为自己立足运兵的基础,由此途径可直接侵及大周关中腹地。而攻周的最大利益
是可以获得大量牲
匹、饲养牧场,另外,还有铜石、铁石、火炭等
资。如若心存一统天
之志,那么这些东西肯定是多多益善。类似的战争在三国和前蜀都发生过,虽然起因并非是因为税收,但所图谋的利益及
一步的目的却是一样的。而大周的北方有辽国和北汉虎视眈眈,如果与西蜀发生拉锯式的战争势必会对它极为不利。所以大周为了避免
现那样一
不利状况,他们最正确的策略是抢在蜀国
兵之前联合吴越攻打南唐。这样一个战局形势对他有利,两边夹攻可让南唐应接不暇。军队也师
有名,他完全可以冠冕堂皇地说是为了其他国家减少经济负担,为天
黎民能过上宽裕的日
,才
兵迫使南唐将提
的税率降
来。那样的话,西蜀不但不会趁机攻周,反会
激大周。
韩熙载那天正好因要务缺朝,回到看到拟文后才知
元宗的决定。他立刻赶往皇
,求见元宗,陈述利害。但此时的元宗怎么可能听得
韩熙载的话,再怎么说顾
敬都已经将大把的银
堆在他面前了。而韩熙载只能用一大堆天南地北、古今未来的虚空理由要他不要这银
,这样的傻事他怎么可能愿意去
?
不过从总上看,冯延巳所说并非没有
理。当时南唐西北有大周,西有楚地,南有南汉,东南有吴越。而这几年灭闽伐楚都不算圆满,未获取期望的利益,反使得国库虚空、军力大减。
李璟本就是个缺少主张的人,在
前的利益和远景的利好面前更是丧失了该有的判断力。他立刻
诏书,让
对过境及
境
资整
提税。
拟文发全国各
关隘,
提
后的税率征收货
的
境和过境税金。
为了这个理由,元宗急招宰相冯延巳,向他询问对可能
现此局面的看法。
现有局势是楚地与南唐为仇,时刻都可能有军事上的冲突。目前暂时平静只是因为周行逢已经控制了整个楚地,却因这些年楚地动,国力、军力大衰,不敢自立为王。于是甘愿附属大周,受封武清军节度使。但是一旦他缓过劲来,或者得到意外财力的支撑,那么很有可能
上对南唐
手。因为唐楚界疆绵延太
,且大都是平原地界,便于用兵。而且以雪国仇为名攻打南唐不但可以得到民众的支撑,同时也能提
周行逢的威信。
本章尚未读完,请击
一页继续阅读---->>>
冯延巳的策略应该是不错的,他想先从经济的角度上提南唐在各国中的地位。这样就可以拉拢南汉,分离吴越与大周的关系。因为这两国都是临海无路,粮米、鱼
虽丰,但矿产却少,特别是铜铁。而铜铁的购运都是要经过南唐境
的,南唐先将税率提
,增加两国在这方面的支
。然后在合适时将运往这两国的有关
资税率再降低,便会赢得两国的信任和依赖,这相当于是一个无本起利的生意。
顾敬为国鞠躬尽瘁、不惧威胁一类的
麻牙碜之誉。后面一
分则都是说的提税的好
,以及对周边国家和本国不存在弊端,遭受影响最大的最终是蜀国、北汉这些不相关的国家。这折
在呈给元宗之前,冯延看过并补充了大段
容,这
分
容主要还是说的目前经济对南唐的重要
。
应行止
但李弘冀和李景遂的立场从来就不曾一致过,这次也一样,不过很庆幸的是没有完全对立。李景遂的格像他哥哥元宗,同样的没主见。既然元宗已经决定提税,他肯定是一百个赞成。而李弘冀平时虽然是个
格豪迈,勇于大刀阔斧改变现状之人,但这次
南汉虽然与南唐并无冲突,但也不好。但由于南唐灭闽伐楚,让南汉对南唐也怀有了一
戒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