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4. 第9节

第9节(7/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连同尸焚化。随行军官再命令工人向炉膛送风,骨灰随即扬散无踪。

卫生前诗词中,曾有“劫后残灰,战余弃骨”,“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等句。诗词本为早年表明革命心迹,但其最终叛变投敌,至此皆成谶语。

不少人把汪卫投靠日本人解释为与蒋介石争权,但从汪卫的历史来看,汪卫并不是特别醉心于权力的人。辛亥革命胜利时,以汪卫当时在党的地位和社会影响,他至少可以当一个以上的官员,胡汉民就作了广东都督。当时汪卫才30岁,这样的官对于一个30岁的青年应该是很有引力的。而汪卫却提“不官、不议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不鸦片”的“六不主义”,放弃官到法国留学。辛亥革命后像汪卫这样有功劳威望之人却没有作官的,只有汪卫一人。后来汪卫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时,在完全可以不辞职的主动自责辞职,也反映卫对权力看得不是很重。所以简单地把汪卫离开重庆搞和平运动看成是争权夺利,其实是把历史人脸谱化了。

卫个人的悲剧,其实也是近代中国的悲剧。试想如果当时中国是一个富裕大的国家,又怎么会遭到外国的侵略?又怎么会有汉?一个国家历史上的汉越多,就说明这个国家越弱。对于一个遭到敌侵略的弱国,总要有人挑起“汉的担”,古今中外的历史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应该公式化地把“汉”理解为一群整天想著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而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汉”们的悲剧。

第十章 唐绍仪:陷是非空遗恨

1938年9月30日上午,民国第一任阁总理唐绍仪先生于上海公寓的客厅接待古董商人,宾主坐定后即开始赏玩古董,讨价还价。当唐绍仪背对商人凝视古玩时,其中一名商人突然从古董瓶中取一把小钢斧,朝唐绍仪砍去,唐绍仪不及作声,颓然倒,鲜血涌,并于当天午4时不治亡。

古董商有备而来,其后必有谋。幕后指使者是谁,唐绍仪又与其有着怎样的纠葛而招致杀之祸?

泽东曾在《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唐绍仪甘作县的例警示那些对官位趋之若鹜的共产党:“以前北洋军阀政府里有个阁总理,叫唐绍仪,后来当了广东中山县的县。旧社会的一个阁总理可以去当县,为什么我们的倒不能去当县?”主席称唐绍仪“要能上能”,上能阁总理,能当中山县

唐绍仪字少川,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家。他于1862年1月2日生在广东香山县唐家湾一个有一定“洋味”的家中,父亲唐川是茶叶商,族叔唐廷枢是李鸿章手的洋务人员。唐绍仪虽在清末居于位,但他既不是书香门第,也不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正途”,他后来能成为民国第一位阁总理,一切境缘皆始于曾国藩为培养人才组织幼童公派留学之事。当时风气未开,大江南北的士绅弟都不肯飘洋过海远赴他乡学习技艺,最后就遴选了多位风气已开的广东幼才。唐绍仪就是其中之一,赫赫有名的还有詹天佑等。

【1】【2】【3】【4】【5】【6】【7】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