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诡案录:民国那些奇案
  4. 第11节

第11节(2/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12月3日袁世凯运兵南,命肇和舰于6日开赴广东。革命党认为肇和舰已运动成熟,如果听任其离去太可惜了,陈其征得肇和舰黄鸣球及舰上练习生陈可钧等的同意后,定于12月5日起义。由杨虎率领一分同志占领肇和舰,猛轰制造局;由孙祥夫率一分同志占领应瑞、通济两舰,为肇和舰后援;制造局及城分联络成熟的军警,立即响应。他们推选陈其为淞沪司令官,吴忠信为参谋。5日午4时,杨虎率海军陆战队同志30余人乘小汽艇袭取肇和,陈可钧等在舰上响应,顺利占领肇和舰,立即向陆上攻击。不幸另一支由孙祥夫率领的同志,所乘小汽没有照会,被租界巡捕房涉,无法开,不能照计划占领应瑞及通济两舰。因此肇和舰遂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陆上同志听闻肇和舰的炮声,照原计划分别向电报局、电话局、巡警总局、工程总局等机关攻,陈其偕蒋中正督战,但袁军炮火猛烈,革命军伤亡众多,海上、陆上都无后援,导致功败垂成。

都拥陈其;光复会方面拥李燮和,淞沪一带的起义军警也支持他。在11月6日的会议上,正当众说纷纭、争持不之时,帮会成员刘福彪突然举起一颗手榴弹大呼:“都督非选陈英士不可,否则我手榴弹一甩,大家同归于尽!”在这样的威胁,其他人都屈服了,最后经过斡旋协商,大家同意由陈其任沪军都督。会议一结束,街现了安民布告,上面赫然盖着沪军都督的大印,原来他早在起事前就已准备好了,陈其“四捷”之名果然不虚。11月8日,中华民国军政府沪军都督府正式成立。

二次革命之前,袁世凯就早有准备,军力充足。国民党准备不足,仓促应战,因而在北洋军的打击很快宣告失败。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只得亡海外,躲避追杀。

郑汝成是袁世凯的亲切死党,郑死后,袁世凯极为震动,令杨善德继任上海镇守使。杨没有郑,革命党人接着又发动12月5日的肇和兵舰起义。

肇和起义失败以后,陈其、蒋介石等人逃往日本。1915年袁世凯图谋复辟,蔡锷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陈其便想回国参加讨袁运动。据说陈其在东京准备回国时,袁世凯曾派人前往游说,声称只要陈其不过问国政治,使资助他五十万元赴欧考察。陈其对游说者说:“我个人不需要这么多的钱,我想要这笔钱,无非是为了国家。一次付清,可以用作革命经费。”游说者说:“你错了,这笔钱不是想让你拿去革命,而是让你不要革命了。你如果拒绝了,那袁世凯就要把这笔款用于杀你。”

陈其建议孙中山以帮会方式收纳中华革命党人,即所有会人员都必须宣誓,如有背叛即赴死刑。虽然这个建议遭到了黄兴等革命元老的反对,但孙中山救国心切,还是接纳了。显然,这个组党行动本已经与“民主共和”的观念相违背。

但李燮和不服,在吴淞也称军政分府都督,一时独立后的上海现了两个军政府。陈其曾派人刺杀李燮和,但没有成功。李燮和最后被迫离开上海,陈其终于独享上海光复的胜利果实。

肇和兵舰起义是陈其一手策划的,总机关设在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渔里五号,以蒋中正、吴忠信、杨庶堪等分任军事、财政、总务之责。

陈其和革命同志认为如果不除郑汝成,则上海形势将不利于反袁活动。11月10日是日本天皇登极典礼,驻沪日本总领事开会庆祝日皇登极,郑汝成因是上海军政最,照例必须往贺,陈其布置死士十余人,预伏于龙华到日本领事馆所经路线,英租界外白渡桥一线由于枪法的王晓峰、王明山二人担任。10日晨,王晓峰持两支手枪,王明山怀两颗炸弹,埋伏在白渡桥侧。11时,郑汝成偕其司务乘汽车来,将近外白渡桥,因为车辆拥挤,行驶缓慢。王明山以第一枚炸弹扔向郑车,未击中,炸弹爆炸声使行人仓皇逃避,郑的司机拟开快车,说时迟那时快,王明山再向车第二枚炸弹,轰隆一声,车盖爆裂,玻璃纷飞,郑汝成当场被击,车亦停驶,王晓峰攀附在车门上,用驳壳枪猛十余发,郑当场就毙命。两位壮士击毙郑汝成后,神自若,态度从容,弃枪就捕,从容赴义。

陈其断然拒绝,持不接受这笔钱。回到上海后,袁世凯又许以重金,要陈其离开上海,又被陈其拒绝。袁世凯洪宪称帝后,东南方面最不放心的就是陈其,因为陈其在上海

1912年3月,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后,自然要解除革命党人的兵权。为了解除陈其的兵权,袁世凯调他任唐绍仪阁的工商,但因为他辞不就任,遂于7月被解除沪军都督之职。1913年3月宋教仁遭袁世凯派人暗杀,二次革命爆发,陈其又被举为上海讨袁军总司令。

中华革命党声势日渐壮大,孙中山乃令讨袁,令革命党同志潜伏各地暗中布置。是年10月陈其与许崇智奉孙中山命潜伏广东,由东京路经上海,上海同志持要留陈其在上海主持反袁工作,许崇智就上书孙中山,请准陈其留在上海负责一切,孙中山答应了。当时上海镇守使是袁的死党郑汝成,有兵数万扼江咽,控制海军,为袁世凯的东南屏障。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的北洋势力乘势向南方拓展,袁更倒行逆施令通缉孙中山、黄兴、陈其、朱执信、邓铿、李烈钧等数十人,并解散国民党,废止《约法》,国民党人遭受的迫害不可言宣。孙中山于1913年8月抵达日本,检讨二次革命的失败,认为并非袁世凯大,而是国民党涣散,各行其是,不听中心领袖的指导所致。因此孙中山重组一个听命于中央领袖的政党。11月,陈其应孙中山之命赴日本,支持孙中山另组中华革命党的事宜。


【1】【2】【3】【4】【5】【6】【7】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