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科幻悬疑
  3. 犯罪心理档案(第1、2季)
  4. 第20节

第20节(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时,表现一定程度的意识模糊。另外,如果她目睹了一起凶杀案,为何不光明正大地向警局报案,而是故玄虚,在午夜向韩印求助?还有如果有人杀她灭,为何经过这么的时间仍未动手呢?

这一连串的疑问,从常理上显然无法解释得通,那么也许有一可能可以将这些疑相对理顺。

——所有的一切,包括那双“隐藏在某个角落注视韩印的双”“午夜扰电话”“宿舍中的冤魂”“玻璃窗上的血字”,甚至还包括“1·4碎尸案”,也许都自一人之手,其原因是因为她罹患了“解离人格”。

解离人格,也就是所谓的多重人格,是一由心理因素引起的人格障碍,多因创伤引发,尤其是童年时期的神创伤。简单解释,即是说由于“本格”(未发生分裂人格之前的人格)无法承受某心灵创伤,从而分裂一个或者多个人格来替本格分担,它是一潜意识里的自我疏导。分裂的人格与本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本格也许知有其他人格存在,但当其他人格主宰也就是成为“主人格”时,他的所作所为本格通常并不知晓,从而会形成一段时期的记忆断层。

这一调查方向,并不是韩印所想到的,而是来自于顾菲菲的建议。

顾菲菲是法医学和心理学双博士,在国外造时曾接过此案例。“宿舍血字”现当晚,她找到叶曦详细了解了整个事的来龙去脉,有鉴于某些行为特征从正常的角度以及犯罪的角度都很难解释,所以她开始朝这一方向考虑,遂建议韩印尝试着找有这特质的嫌疑人。

本案中,余芬和沈秀兰都备这样的潜质,但因牵涉案件中遭到神创伤时,沈秀兰已经35岁,相较于那时只有20岁的余芬,心智要成熟完整许多,所以重还是要放到余上。

早间例会。

照例汇报各组排查展,结果都不甚理想。

散会后,叶曦留各组骨,讨论一步的重工作。但未说上几句话,她放在桌上的手机振动起来,她看了来电显示,示意大家先暂时休息一,擎着电话走会议室。

不多时,韩印放在兜里的电话也振动起来,是个短信。他看过之后,借去趟洗手间,也了会议室。在会议室不远的一个楼梯,叶曦正等着他。

见叶曦如此谨慎行事,韩印也警惕起来,走到楼梯,轻声问:“怎么了?什么事了?”

叶曦冲走廊两边望望,压低声音说:“‘警车’的追查有消息了。据我派去的人说,他们在郊区一个小修厂发现了线索。那里的修车师傅说,前阵有一辆警车去换过胎,而且名要旧的胎,不过他没在意司机的模样,只隐约记得车牌最后的两个数字是‘46’。”

“警车车牌,46,我怎么好像在哪儿见过?”韩印摸着脑门嘀咕着。

叶曦显然已经知答案,小声提醒了一句:“积案组!”

“对啊!”韩印一脸惊诧,发现自己不自觉提了音量,忙放低声音说,“对,是积案组的车。是付林?还是他们三个一起?他们去什么呢?难是他们三个作的案?”

叶曦忧郁地摇摇:“谁知呢?反正肯定是见不得人的事,否则也不会偷偷地换掉胎。”

“对。那你接来准备怎么办?”韩印问。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