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精品其他
  3. 穿越之一品公卿
  4. 第41节

第41节(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众人皆以为薛衍此举不过是一时好玩心。却没想到过了秋收各地州县税的时候,原本赋税总额并不大彩的汴州竟是异军突起了。

薛衍这才恍然大悟,想起自己等人离开安城已经大半年了。如今永安帝召众人回安,想必是安城中风波已定了。

消息传到安时,大褚君臣大为惊异。更为难得的是,因为薛衍在汴州鼓励经商,且汴州通便利,联通黄河淮,所以天南地北的行商都愿意在汴州贸易。不断增加的易量在提税收的同时,也为汴州本地带来了更大的商机。一时间城中客栈脚店酒肆肆如雨后笋般层不穷,连带着城中百姓的“就业率”也提了不少。

是无法理解,不过看到儿对这件事这么上心——两人并不知薛衍乃穿越而来,秉着兼职玩家的心态应对一切,还以为是之前的事都不能引起薛衍的兴趣。如今见薛衍竟然喜经商……虽然这个喜好低贱了儿,不大上得了台面,但如果是儿真心喜的……

到了年的时候,因为城中的宅院大都被往来贸易的行商或资本丰厚背景厚的商铺酒肆垄断了,寻常商家百姓无法,不得不退居到原本无人愿意居住的沿河一带——只因哪里虽然靠,但是一条汴河通南北,倒是通极为便利。

薛衍一厢愿的这么想着。哪里想到回安后却发现,因着他在汴州鼓励经商一事,朝中言官御史因此看不过弹劾他的更多了。

还好债多了不愁虱多了不,薛衍被众人写文章骂习惯了,也就不觉如何了——反正和风细雨的他只当听不见,骂的过分了,他也有招报复回去。

连带着卫国公和平公主晚上来的次数多了,也觉得宵禁有宵禁的森严,夜市也有夜市的闹。两者倒是各有千秋。

永安帝闻听此言,不觉也想到了这几年噌噌见涨的小金库,如今连国库也因着薛衍的一番折腾而有了开源的好法,倒是不再多说什么了。

不过薛衍这一次回安,倒是给永安帝、太上皇、皇后、太、卫王并世故旧等人带了好些汴州的土产土仪。因想到如今汴州商贾如织,商船往来易,倒是汴河愈发的繁忙拥堵,薛衍倒是想起了造船——乃至海运的事来。

魏皇后倒是对此不以为然,她认为薛衍乃卫国公世份清贵,赤城,也就是贪玩了一。何况每每还能玩到正儿上呢?

又因城中酒肆坊大都开在沿河一带,通便利,商贾外地的旅人们多住在此,有时晚间饿了或者心血来想吃一杯酒,便拿了几个钱托肆中伺候的博士们去采买。时间了,便有小商贩在河中摇船卖东西,河船汇聚的多了,便有了人气儿,也有百姓商贾晚上闲不住了,便来走动走动。

卫国公夫妇打算的好,却没想到魏期得知薛衍想要在汴州发展商业之后,态度倒是比薛衍更积极一些。因着他有上辈的记忆,不但同薛衍合的更为默契,甚至薛衍忽略计短的地方,魏期都能先行想到到。直叫薛衍摇叹,以为魏期竟是错了行当——他要是不从军而经商的话,估计如今也是富甲一方的贾了。

卫国公与平公主彻夜未眠,沉思了半宿,最终还是决定放任儿的好——反正他们此次来汴州,也是为了散心游历,儿想要经商,左右也不会太过影响汴州本地的局面,何况还有他们夫妇和魏期掌控局势,也绉不了大褶去。

薛衍与魏期倒是因此觉到了熟悉的氛围,十分自得。

同永安帝在两仪殿探讨起来。永安帝听着薛衍的条条是到,还觉新鲜。后来见薛衍连造船的图纸都鼓捣来了,才知薛衍是当真想要发展商业的。

期听了这话,也只当是笑谈,并不在意。

本章尚未读完,请一页继续阅读---->>>

连行速更快,吃的商船都鼓捣来了!还要发展海船?

到了年赐宴时,更是当

这厢薛衍一家在汴州过的乐不思蜀,那厢永安帝却诏命薛家三与魏期返京——原因无他,年底了,该回京过年了。

永安帝不觉大惹,背着众人回后后还同魏皇后说笑,只说薛衍喜好经商这事儿倒也新鲜。人家经商是为了赚钱,他经商倒是为着好玩儿了。

因着此地临河,商铺酒肆又大多面河而开,夜间宵禁的武侯们总不好巡查到河里去。城的百姓也知了这里的繁华闹,总赶着偷偷跑来。时日了,汴州城的宵禁制度竟然形同虚设。当地官员无可奈何,只能频频上折弹劾告状。


【1】【2】【3】【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